文创产品设计集锦9篇

2023年 12月 2日19:34:06文创产品设计集锦9篇已关闭评论 0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1
1.1类型学设计方法

类型是具有某一特征或属性(类特征)的事物形成的集合,类型学则是以类特征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类型学适用于解决变量与过渡性问题。采用原型类型学方法的思路为:类型收集(具象)—原型提取(抽象)—形式创新(具象)。

1.2类型学与产品风格设计

产品风格可理解为:针对产品的计划、规划和设想在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活动特征,或最终由产品表现出的形式特征。产品风格是人们造物经验不断累积而形成的固定表现模式,体现出文化、经济、生产工艺和科学技术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转化为产品造型。结合类型学方法,产品风格设计也将遵循造型—风格原型—新造型的路线。

1.3产品风格原型

原型的概念源自生物进化论,是指能代表类特征的最本质形式。瑞士心理学家CarlG.Jung认为,原型是由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本能产生的意象,具有世代积累的活动方式和经验的遗传痕迹。AldoRossi将CarlG.Jung的原型说引入建筑类型学,提出原型是人类心理经验的表达形式。由此可见,产品风格原型是代表类风格特征的原始形式,承载着类风格特征的形成规律和法则。对其提取和转换应注意以下几点:

(1)风格的分类及类风格特征的明确能促使原型的提取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2)CarlG.Jung认为原型转化为有规律的造型,AldoRossi和O.M.Ungers都偏向从形态学角度提取原型(例如几何要素间的关系),因此,对产品风格原型的提取主要以产品造型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还原为基本几何形的构成法则,包括形状、比例、组合规律等;

(3)对风格原型的转换要以遵守原型内在法则为前提。

2产品风格创新设计

2.1产品风格的分类

AldoRossi认为,事物因各自的特征被划分为多种类型,从类型中寻找原型的做法更具针对性。因此,产品风格的类型学设计方法首先要解决分类问题。结合认知类型和文化类型对产品风格进行分类。而产品样本的选择要与表1中相应风格的认知类型、文化类型和类特征相符。

2.2产品风格原型的提取与转换

2.2.1原型及可能形态的提取

结合设计形态分析法提取产品风格特征。设计形态分析法由荷兰学者Warell提出,常被用于提取产品风格的显性特征,其应用如下:分解产品造型的设计元素并逐一列举造型特征;制作产品造型特征评价的调查问卷并打分;依据实验结果确定产品风格中表现力较强的造型特征,通常某项产品造型特征的最终评价值为该项所有调查结果的平均值。

2.2.2原型转换

采用形态分析法实现原型转换。形态分析法最早由弗里茨•扎维奇(FritzZwicky)提出,是对某一问题中各因素的可能组成方案进行分析,并从中评估最佳方案的方法。形态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能生成原型可能形态的所有组合,突出原型的可变性和过渡性特点,促进原型的深度转换。

3实例

3.1风格类型选择

以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的北欧设计师擅长将温和的民族情感和传统的实用功能融入现代设计,设计了大量既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也能体现鲜明北欧风格的产品,为相关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3.2产品样本选择

以北欧风格的电水壶为例。从网站、书籍和期刊上搜集了64个北欧设计师的作品样本,经专家筛选后剩余30个样本。

3.3风格原型的提取

结合北欧风格的类特征和专家对电水壶样本的造型分析,可将电水壶的造型设计元素分为壶身、壶嘴、壶盖、把手及其位置5部分,各自对应的显性特征共21种。制作电水壶设计形态分析问卷,让25位试验人员(男11位,女14位,其中18位具有设计专业背景)根据5点法进行打分,若某一样本的该项特征表现为很强,则打5分,很弱则打1分,无该项特征则打0分。

(1)造型特征。造型特征中有10项的评价值总分超过平均值,表明这些特征具有较好的普遍性。为便于研究和进一步突出造型特征的代表性,取总分超过均值20%的特征作为试验对象,共7项:壶身直筒型(78.6);壶嘴三角型(88.4);壶盖与壶顶平齐(71.4);凸出壶顶(70.4);壶盖抓手独立(76.6);把手为C型弧线(72.2);把手在壶身一侧(130.6)。

(2)产品样本。产品中有14个样本的造型特征评价值总分超过均值,表明这些产品样本基本体现了较一致的风格特征,而样本27是特征表现最强的产品。对以上7项代表性特征进行离散度分析,用来比较特征在样本间的分布状况,分布和性状偏向稳定的特征即为原。“把手在壶身一侧”的标准系数最小(32.8%),表明其在样本中的分布和性状最为稳定,壶嘴三角型次之(48.0%),壶盖与壶顶平齐和壶盖凸出壶顶的两种特征的分布较为平均也较不稳定(62.2%),把手为C型全弧线的标准系数最高(70.6%),表明其分布和性状最不稳定。

4结论

类型学中的原型具有遗传性、可变性和过渡性特点,为产品在风格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意象造型的多样化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方法。主要结论如下:

(1)类型学方法对产品风格的分类加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类型学方法中的原型提取和转换对产品风格的继承与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作用;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2
[关键词]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51.112

1 江苏大运河城市文创产品设计是一种设计方言

如果说,设计是一种交流的语言,那么江苏大运河文创产品设计就是一种方言。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大运河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它既是沟通古代中国南北的重要通道,又体现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从文化上来说,江苏大运河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沉淀和文化内涵,文化有鲜明的特点和地域性,以大运河为轴线的南北交流也非常明显。它推动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促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整合。

从开凿到今天,江苏大运河就与城市相互依存,历史上的运河城市因为社会结构相对复杂,居民的来源、职业、生活形态包罗万象,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由此,运河城市文化也必然是开放和包容的,城市中的人际交往是建立在服务、商品的交换之上的,在大量的外来人口带来的各种文化的影响之下,运河城市必然会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商品与文化环境,它精致优雅与长期繁荣的水文化的特色是江苏地域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商品与服务的一个重要载体。时过境迁,当下的语境已经来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抛弃大运河的历史意涵,只谈当今的实际功用,那么与大运河大体平行的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在当今的交流上的作用才是主角。高铁和高速公路相对改变了时间和空间,中心大城市一小时圈、两小时圈的地理尺度范围不断地在扩大,江苏大运河城市,尤其是苏中、苏北段的大运河城市,在互联网的连接下,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所构成的引擎得以重新的启动,社会经济大规模快速地发展,多年的沉寂开始重新的苏醒。

随着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布局以及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一个明显的趋势,就使历史文化的复兴成为推动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在吸引旅游、吸引投资和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河文化将在所在的地区和城市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 大运河文创产品的人文向往与愿念的印证

在今天这个人工智能时代视野下的时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基因传递将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融合的重要载体。谈到江苏两岸的文化因运河而繁荣。以扬州为例,从马可・波罗到《红楼梦》;从隋炀帝到皮五辣子;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念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图景;从乾隆皇帝下江南到金庸小说中的武侠扬州;历史上众多的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的虚虚实实的故事,通过流传千古的音乐、舞蹈、杂技、戏剧、小说、诗词、书画艺术等构成了丰富的大运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下的文创产品设计认识到并且着力去体现了大运河沿线璀璨的历史文化,意识到这样一个沉寂多年的大运河文化是沿线地区与城市带发展的重要资源。将文明的碎片、文化衰落转化为文化复兴和文明的创造已经是沿线城市的共识。但是,如何能够让访客将当地的文化带走,而不仅仅只是在当地消费吃喝玩乐,是当下的大运河文创产品设计的最大问题。来自需求侧的游客数量可观,以扬州瘦西湖5A景区为例,当前每年400万游客带来的潜在几千万元营业额的文创产品商机没有任何城市可以忽视。景区也敏锐地看到各种数据的变化,其中自驾游的数量逐渐超过老年游的数量,游客的年龄构成和经济基础以及教育程度都在逐渐地与过去有所不同,那么在文创产品的类别和形式上都需要有较大的变化来适应这个新的趋势。

首先,F有的文创产品设计缺乏鲜明的城市特色。设计上的原因是大运河历经近2500年,积淀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在一件小小的旅游产品上提炼展现为具体的城市文化形象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过程,确实难以在个别的产品上得以体现。其次,也有规模经济的问题。文创产品由于品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高度个性化、定制化,有时间和事件的敏感度,是典型的长尾商品。由于工业化大生产对材料的限制和批量经济的原则,大量市面上的文创商品仅仅在细节和印刷上有些许不同,在游客面前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批发采购自差不多的一个源头,难以本地化生产。互联网,全媒体的当下,传媒的边界已然消失,游客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把传统导游想告诉他们的一切都了解得很透彻了。在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想象和现实之间的想象空间如何用产品设计来满足?在大数据、大资本说话的当下,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生产手段完全是没手抓痒。自驾的有闲游客在不同的城市中体验他们想体验的,印证他们出发之前的人文向往以及想要的格调和愿念。

3 《撒马尔罕的金桃》与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自古以来,世间对舶来品都是青睐有加,各种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物品附着对远方的想象来到主人面前。撒马尔罕是中亚古城,文明的十字路口。当年撒马尔罕向唐朝进贡的金桃究竟是何种物品,现在已无从知晓,但类似这样的舶来品在遐想中已经部分地成了一种玄虚神妙的实体,是愿望与隐喻的合体。与其说它们属于物质世界,不如说它们属于精神世界。

文创产品的设计,第一步就是要对城市的性格进行研究,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有独特的性格,存在城市特有的灵魂魅力。城市就是一个景观,一个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更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城市的气氛,特征和灵魂就是城市的性格。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意象,最直观的环境印象是游客与城市景观环境之间的两向过程的产物,并且要将游客视角的城市印象关联到文创产品设计当中去,这时的文创产品并非严肃的根据历史考据成果来进行学究式设计,应该混合部分物质文化遗产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艺术创作的某些特征。

要保留想象的空间,所谓看景不如听景,并不是每个城市的物质文化遗产都能非常地上镜并且叫好又叫座。大部分情况之下,直接将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建筑景观等形态物化设计为文创产品,显得简单枯燥,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城市可以传神的点睛之笔,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城市的性格、城市的印象和意象只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交融之下的共同心理印象,才会有合适的文创产品设计。

文创产品的设计,首先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氛围渲染,这是一个系统化的设计工程,而不是单件的旅游小商品设计。其次单品应该出现在整体的设计思路当中。从对城市的历史人文意象的研究开始到确定大的设计基调,再列出文创产品设计的候选产品矩阵,通过商业、经济、生产加工、功能美学的要素进行筛选。然后优先对筛选出的产品品目进行设计创作,这样的文创产品才可能会得到游客的欣赏。最后,文创产品设计与服务的一体化,包括故事路线,空间和具体的展呈,以及营销人员的培训。讲求叙事性与故事体验,同时应该允许游客的适度参与。

以扬州瘦西湖景^为例,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历史和文化赋予它相当的美好想象空间,旺季的游客蜂拥而至,对现有的文创产品的更新的想法也是如箭在弦。相对于整个扬州地区和扬州市区,景区的范围不大,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整个一体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流程。

景区现有南门、西门和北门,游客会从三个不同的入口进园游览,这样应该有三套不同的子方案,以西门入园的路线为例,进园很快就到了著名的熙春台与二十四桥景区,熙春台可以进行扬州传统曲艺的表演,同时开放高端茶室,在游客开放区陈设相关的文创产品,如扬州曲艺相关衍生产品,茶艺相关衍生产品,二十四桥文学作品相关衍生产品,赏月相关衍生产品,访客眼前的景点相关衍生产品。

设想游客可以通过现场扫描产品的二维码来下订单,实体销售地点则在附近的书亭和邮亭,可以选择物流快递到游客指定的收货地点,也可以在售亭设置的自动售货机上自助操作领取,或者由人工服务来购买,以及可以在景区任意出口处或停车场的服务窗口领取。

这其中需要涉及的是整体的用户体验系统设计,IT设计,用户交互设计,服务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以及媒体设计。整体的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UX)设计就是一种纯主观的在访客游览瘦西湖景区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由于瘦西湖景区的范围是明确的,游客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经由良好的设计来达到。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产品创新的形态正在发生转变,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然越来越得到重视,用户体验也因此被称作创新2.0模式的精髓。在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中,用户的体验设计,是最为重要的。这种用户体验,包括游客在既定的游览线路产品或系统之前、期间和之后的全部感受,由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构成。瘦西湖文创产品应该围绕系统、用户和使用环境着三个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进行研发和设计。

4 结 论

总的来说,大运河作为重要的载体,由南到北串起了江苏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运河城市带文明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明的典型代表。世遗大运河江苏城市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交融文创产品设计首先要综合历史文化的意象做好用户体验的总体设计。其次,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技术支撑,再次,通过大数据和大资金的介入,以工业化生产与工艺化生产相结合,文创产品与伴手礼文化相结合,实现具体产品的落地。可以解决现有的文创产品设计的零散,外购贴牌,难以本地化生产,以及叫好不叫座的现象。通过不同的大运河城市之间的文创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来推动美好江苏的具体形象,让游客能够将城市印象、运河文化愉快带走。通过产品设计的传播来实现文创产品设计的方言和大运河文化方言的输出。

参考文献: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3
关键词:传统吉祥文化;文创产品设计;吉祥纹案;吉祥造型;吉祥色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创产业开始崭露头角。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始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和文创产业密切相关的是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是指将某种特色文化、创意和工艺技巧融入产品,并利用新产生的附加价值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文化产品。文创产品蕴含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涉及旅游业、制造业、家具、农业甚至体育产业,范围广泛,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文创产品是蕴含文化的创意产品,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通过文创产品进行文化传播可以让民众更容易接受、更难以忘怀。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这种情怀源于中国传统观念中追求“本根”的需求,其中,人们对于吉祥文化的诉求十分强烈,因为传统吉祥文化深入人们的生活,被人们广泛熟知和喜爱。将吉祥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用文创产品为民族文化代言,可以使文创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

一、传统吉祥文化的概述

“吉祥”一词不断发展,而与之有关的传统吉祥文化也很早就出现了。吉祥文化的兴起,主要由于当时人们不安定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灾难、鬼怪、疾病、死亡的恐惧。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便开始把某种特定的图腾当作祖先去敬仰。古人将克服这种恐惧的希望寄托在某种臆想的神灵、强大的鸟兽和具有护佑作用的物品上,并且辅以某种咒语、颜色、符号纹样,使其变成可感知的精神寄托。原始先民相信用吉祥纹样装饰过的器皿是神圣的,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纹样符号表示对吉祥的祈盼,是传统文化和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些图案一般出现在石器、陶器、青铜器上。图案的实体大多是某种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人的认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也造成了吉祥文化的改变。古人的寄托除了避邪禳灾之外,还有繁衍生息和祈福纳吉,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文字、语言和物体等是吉祥文化的传播媒介。如,动物图案中的蝙蝠、鹿、喜鹊等,植物中的梅、兰、竹、菊等,传统纹样中的如意纹、盘长纹、莲花纹等,这些都被赋予了幸福、富贵、祥瑞的寓意。吉祥文化用寓意、谐音、象征等方式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谐音是借用同音字或近音字表示吉祥含义,如,“瓶”谐音“平”,表达平安;“鸡”谐音“吉”,表达吉祥。寓意是以物托意,如,蝙蝠具有幸福的寓意,而石榴和西瓜具有多子多福的寓意。象征是隐含之意,如,用铜钱表现富有,松鹤表现延年益寿,等等。吉祥文化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借助陶瓷、漆器、建筑、雕刻、织锦、刺绣、年画、剪纸、服饰等载体进行传播,表达内心美好的期许。吉祥文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吉祥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深层意识中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吉祥纹案、吉祥造型以及吉祥色彩的象征性语言承载着中国丰厚的传统民俗文化,对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文创产品设计可以运用这些吉祥寓意传播传统吉祥文化,满足消费者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二、文创产品设计中吉祥文化的设计策略

传统吉祥文化资源丰富,其内涵和精神是民族灵魂的体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将吉祥文化中的吉祥纹案、吉祥造型、吉祥色彩和吉祥寓意运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展现吉祥符号背后的深刻意蕴,可以让文创产品成为传统吉祥文化的传播媒介。1.吉祥纹案的应用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吉祥纹案是文化意识形态和哲学观的体现。吉祥纹案是对吉祥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能够直观、准确、快速地传达某种信息,使观者不必特意揣测其中隐藏的吉祥含义。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得以运用,吉祥纹案常被运用在文创产品的装饰、造型和包装设计等方面。在文创产品上应用吉祥纹案,可以增加文创产品的文化气息,同时使其更具吸引力。“初弎”文创品牌的背包设计就将铺首衔环、壮锦纹和祥云纹等民族吉祥元素装饰用于背包设计。背包的衔环设计成汉族传统建筑门饰中具有驱邪意义的铺首元素,将野兽首衔环置于包上,用于表达避祸求福的意愿,祈求神灵猛兽保护自己的安全。壮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壮锦纹有很多吉祥纹案,展现了壮族吉庆祥瑞的生活状态和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除了壮锦纹,铜鼓纹、丰收鹭鸟、盛世祥福等吉祥纹案也被“初弎”品牌的文创设计师所采用。将这些吉祥纹案装饰于背包上,是对传统吉祥文化元素的再创作,增强了产品的趣味性,也是传统文化的时尚化设计的成功案例。“李宁”运动品牌的一款极具中国韵味的休闲运动鞋——“狂绣”的设计将吉祥图案装饰发挥到了极致。运动鞋的鞋面用代表吉祥如意的鲤鱼鳞纹做装饰纹案。鞋后跟和鞋舌大胆使用彝族刺绣工艺,绣图本身纹案为彝族象征多子多福的吉祥图腾——马缨花。鞋舌部分的花朵包裹着“李宁”的LOGO,具有吉祥的寓意,较好地展现了“李宁”运动品牌形象。文创设计将这些充满先民智慧和祝福的吉祥纹案融入文创产品的装饰设计,使吉祥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实现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对传统吉祥图案装饰性的应用要考虑设计美学,注意不能用简单的贴标签式设计,设计要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和情感需求。2.吉祥造型的运用文创产品设计中用吉祥纹案进行装饰,可以美化产品并传达吉祥文化的内涵。但装饰设计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设计方式,对于吉祥符号的运用还可以在产品造型上予以实现。将传统吉祥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吉祥符号与文创产品的造型融合,这样的文创产品更具吸引力。锤炼传统吉祥纹案,然后运用分散、重组、重复等手法对吉祥符号进行创造并运用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可以展现出符合时代的新造型。“梅纳雪”时尚生活品牌将生活、文化和艺术完美结合,设计出富有吉祥寓意的骨质瓷小喜鹊茶壶套装,其灵感来源于喜鹊和鹊卵。生活中,喜鹊被看作一种报喜鸟,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设计借助喜鹊和鹊卵轻巧灵动的造型赋予产品吉祥含义。茶壶的外形设计简洁、流畅,壶把形似喜鹊的尾巴,壶嘴微微上扬,栩栩如生,如同立在枝头的喜鹊正在报喜。茶杯似鹊卵状,烘托吉祥的氛围。茶托造型被设计成鸟巢形态,为茶壶套装锦上添花。中国结中红色的盘长结图案象征长长久久、永不分离。设计师Cristina为自己婚礼设计的喜帖,设计构思巧妙,用一根象征爱情的红绳连接喜帖,具有吉祥文化的内涵。喜帖中间设计一个松松的结,将喜帖打开的同时,红绳结也开始变紧,象征千里姻缘一线牵,代表美好的爱情。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吉祥寓意可以向使用者传达美好的祝愿,从而实现某种精神上的互动。文创产品设计将吉祥文化植入其中,既要符合常理,又要具有吸引力,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叠加文化元素。对于传统吉祥图案在文创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要兼顾产品的功能、结构和美观。3.吉祥色彩的应用色彩可以象征吉祥寓意,传统吉祥文化中的吉祥色彩来源于古代文化思想。古代,等级不同的人使用的颜色是不同的。皇家用色考究,色彩之间对比强烈,而平民用色则偏向简单、朴素,这些在建筑和器皿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皇家的器皿大多以明黄色为底,勾画龙凤等图案,如清代出土的瓷器;达官贵人所用器皿多以白色装饰,勾画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居多;普通人所用器皿的颜色多为黑色和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吉祥色彩逐渐演变出比较丰富的颜色体系。吉祥色彩一般是纯度高、暖色系的颜色,展现出对比强烈、美而质朴的风格。其中,红、黄、蓝、白、金、银色成为吉祥色的主要颜色。红色尤其受到我国人民青睐,给人以活力、喜庆、吉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吉祥寓意,是民俗文化的象征颜色之一。色彩可以传递产品的信息,诸如功能、风格和情感等,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当运用吉祥色彩,可以快速、准确地传达设计主题,使作品富有感染力。文创产品设计中常常运用吉祥色彩传达吉祥寓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八旗人物系列设计作品中,小巧、可爱的士兵趴在敞开的福袋口边期待收纳福气,画面非常饱满。作品运用红、黄、蓝三种经典吉祥颜色搭配,加上飘动的福字收口挂牌,具有汇聚福气的吉祥寓意。故宫的文创产品——“剔红栀子花圆盘图”文具设计,将传统的经典藏品进行打散、重构、再设计,黑底红图,赋予普通铅笔吉祥寓意。设计让传统之美再现于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使用体验。文创产品中融入吉祥色彩,传达吉祥寓意,可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也可以打造系列化文创产品的视觉形象。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设计者应该灵活掌握吉祥色彩的特点,将这种特点应用到设计中,从而在增强产品美感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文化是文创产品的灵魂与核心。吉祥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为人们所广泛熟悉和喜爱的文化,对其传承并创新具有重要的民族价值。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合理、有效地提取吉祥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段,将其用于产品装饰、造型和色彩设计,可以在强化文创产品设计感的同时,展现其背后的吉祥文化内涵。将传统吉祥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不仅能形象地传播传统文化特色,还能促进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利用文创产品为载体继承并创新吉祥文化,从而丰富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吉祥图案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之我见.美术大观,2010(10).

[2]钱舜.吉祥图案的象征性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艺术与设计,2009(7).

[3]周飞.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现代设计价值.装饰,2007(3).

[4]杨广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谐音造型.文艺研究,2009(7).

[5]闫学玲.谈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山东纺织经济学报,2010(2).

[6]董雪莲.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傅小龙,章靓.中国吉祥图案融于现代餐具设计探究.包装工程,2016(10).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4
产品创新设计可以从形式技艺、功能结构和精神思想几个层面出发以融入传统文化特征,并指出在文化传承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时,应该使产品更符合现代审美,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并适度融入互联网思维加以运作,以加强产品与用户间的精神联结,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为产品创新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

传统文化;产品创新;文化复兴;差异化竞争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为企业的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强大的支持。当今社会繁华的背后是文化内涵的严重缺失,亟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1]。我们希望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产品的创新设计,使设计与文化相交融,以产品创新促传统文化的复兴,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引入促进中国企业现代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企业产品创新设计的双赢。

1在产品创新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

工业革命大批量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却牺牲了商品的多样性,阻滞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当前市场瞬息万变,商品供过于求,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产品正钝化企业的竞争力,而消费者则希望拥有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并能丰富生活的产品。创新是设计的本质与灵魂,传统文化为创新设计提供了深厚的根基与支持,可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与创造力,也能够彰显现代设计作品的民族性,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设计作品文化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美国著名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认为,“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在产品创新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特征并不意味着直接套用的拿来主义,而是可以从形式技艺、功能结构和精神思想等方面出发,实现产品的市场化、亲民化和时尚化,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此举不但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生,振兴与活化文化产业,也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对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1.1形式技艺审美性具有独特的韵味,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美国著名美学家伯恩斯就曾说过:“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审美带来的愉快,甚至生活在最低层、最贫穷的人也是审美作品的享受者和创造者。”传统文化在造型特征方面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产品的创新设计更是应该在造型、工艺等方面符合用户对产品造型语意的认知,满足人们对于形式美感的需求。我国当前产品设计中常会被冠以中国传统风格的符号特征,主要从造型(如太极、旗袍、瓷器等),图案(如青花、脸谱、卷云纹等),材质(如竹木、玉石、丝绸等),色彩(如红色、金色、青色等)等维度出发,比如将水杯设计成葫芦的样子,在服装上印染水墨画的图案,用竹材制作笔记本电脑……这些文化特色产品以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居多。这些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灵活容易,能够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韵味和历史认同感,但也很容易浮于表面华而不实,缺乏深度和内涵。

1.2功能结构功能指的是产品应实现的主要功能、辅助功能和扩展功能等。设计与艺术不同,艺术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想法,可以不用迎合市场的需求,但是设计作为商业社会的产物有着特殊的使命,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早已远远高于对产品本身造型、材质等的需要,开始对功能、创新、经济、环保等多个维度提出要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只有当产品服务于生活,当产品的实用性与审美性达到和谐统一,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时,才能够为用户所用,更为亲民,更为贴合民众生活。比如绣花鞋不仅要求形式上的美观,更要穿着舒适,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不断与人们的生活相贴近,使产品更具实用价值,才更有可能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具有竞争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功能结构的角度出发,完成产品设计转型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是榫卯结构。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其风格特征独特、工艺巧妙、结构稳定、易于更换运输。当代产品,特别是在建筑、木制家具、玩具等领域对榫卯结构的借用,并非仅仅对形式的借鉴,而是巧妙运用榫卯构件可拆合的特色,打造出很多可拆卸可拼装可变形的置物架、玩具等等,在满足形态需求的前提下,从功能和结构的角度再现传统工艺,借此传承中国文化。

1.3精神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底蕴,它不仅包含着传统审美情绪与观点,更包含着传统风俗习惯和心理情感,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当前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究其原因在于产品缺少相应的文化生机,缺乏精神涵养。大众的消费观念正逐渐从物质享受转向精神饱足,这要求设计师追溯文化本源,关注传统文化中深层次的精神底蕴,提炼有价值的文化要素和民族思想(如“天人合一”“文质彬彬”等),摒弃不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文化特质,关注产品给予用户的精神体验,努力为用户带来愉悦美好的使用享受,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深入的产品和品牌形象。产品不应只是纯粹的工具,它承载人们的情感寄托,满足人们的情感期待,并能够引起大众的认同、共鸣与青睐。当产品能够使人产生情感的变化,甚至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时,便成为一种有生命感的物质载体[3]。北京洛可可设计公司塑造的品牌“上上”,从“上上签”到“上山虎”,融合了现代设计创意及精湛的制作工艺,蕴含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示出独具禅意的中国式设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优秀而深刻的复兴和活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典范。形式技艺、功能结构和精神思想三个层面的创新设计是层层深入并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的,在现代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避免单纯注重产品的表面形式,而更应使产品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在满足形式技艺、功能结构等维度的基础上,注重挖掘时代特征,着重对文化要素进行打散和重构,提炼文化中的精髓并赋予产品以华夏文明的深刻内涵[4]。从精神层面对设计加以扩充与完善,使其以更为内敛、合理的方式体现在产品中,才有可能打造出一流的设计作品,并将有助于企业生成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更好地立足于当前市场环境,更能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

2在文化传承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

格罗皮乌斯曾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而非静止,传统文化应该推进人们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却因为落后的艺术形式和受限的传播方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若是不吸收现代设计理念的精髓,一味固执地走自己的传统路线,势必会被历史所淘汰,可是一味崇尚现代西式设计,又必将丧失民族的个性,这要求我们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用一种创新式的、吸收式的过程,在保留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融合国际化和时代性的风格[5]。在这一点上,日本设计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典范,日本设计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世界中凸显出鲜明的东方特色及传统精神,归功于他们坚持对本国传统文化情感和精神的探索,注重传统与现代设计和谐并进,用极具艺术感染力和个性情感的作品演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时尚。

2.1使产品符合现代审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在保留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改变创作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从现代设计理念中吸收和融合国际化的风格和时代性的特质,以便更好地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引领时尚潮流。比如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设计的圈椅,虽然是受中国明式圈椅的启发,但提炼出圈椅饱满圆润的特点及形神兼具的特色,摒弃掉椅背上繁复雕刻的云纹装饰而以简洁大方的椭圆形设计取而代之,在保留座椅古朴典雅、比例协调的造型特点的基础上,使其线条简洁流畅,灵活生动,为大众所喜爱,究其原因,正是其产品造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更符合现代商业市场对设计艺术的要求,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2.2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当代社会的标志,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些资源通过设计的合理加工和综合应用,成为能够被市场需求的新商品,而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使用。通过引导企业在产品制造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技工艺实现技术创新[6],或在产品中融入高科技元素(如手机远程控制等),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更为现代更为前沿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和喜爱。

2.3以互联网思维运作小米通过话题和互动等形式调动米粉(小米手机的忠实用户)参与调研、产品开发、测试、营销、公关等多个环节,以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此外,小米以互联网的思维打造路由器,通过半成品的形式推出小米路由器的配件礼盒包装,需要用户自己动手进行拼接,组装的过程存在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但这打造了一个用户参与和享受的过程,更为用户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和价值的平台。企业通过这样一种“极其发烧的形式”推出产品,使用户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无形的激励。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强化用户体验,或者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商品流通渠道,拓宽传播途径等,都能够有效地改善文化创新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亲和力——合理有效地借助互联网思维,可以使用户与产品间的精神联结更为密切、稳固。传统文化的振兴与活化不应仅仅依靠传承保护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产品的创新设计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和功能的层面。只有紧随时代变化,突破市场瓶颈,摆脱单纯的工艺和表象,挖掘造物背后深层次的精神本质和哲学内涵,东西融汇,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在产品创新设计中保留文化精髓的同时又保有自己的个性,处理好传统文化与设计创新之间的关系,顺应时尚审美潮流趋势,以需求为导向,结合市场的反馈信息,并付诸一定的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归纳两者融合的技巧,找到合理的交融点,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民族气质的现代设计道路,从而在世界设计舞台上散发出独特的东方文明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李霞.传统文化与工业设计[J].河北企业,2015(5).[2]罗凯.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读书文摘,2015(14).

[3]潘林.基于用户知识的产品需求层次研究——以老年卫浴产品设计为例[D].华侨大学.2014.P31.

[4]钱海燕.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引入[J].大众文艺,2015(15).

[5]秦厚威.传统民间美术与当代设计艺术的融合[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5
关键词:产品造型设计;形状文法;推演规则;风格约束;创新设计

造型是产品风格语言的重要载体,更是企业传达文化和理念的媒介。然而,随着市场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成为行业难点。以往设计人员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难以形成客观、理性、可持续的创新设计方法。面对消费时尚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要求企业针对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响应。但由于受技术、经验等诸多限制,往往难以在短期内产生足够数量的有效设计方案以供选择[1]。国内有关将形状文法应用于产品设计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Nasuf等[2]通过建立形状文法进化机制进行产品造型优化;Ng等[3]将蜂群算法与形状文法相结合,在满足指定功能需求前提下延续品牌风格特征;卢兆麟等[4-5]研究了产品DNA与造型意象之间的关系,以摩托罗拉手机为例,应用形状文法进行推理演变;王伟伟等[6]以电动踏板车为例,采用形状文法进行造型分析和优化设计。以往研究中,形状文法规则的选择与运用多为研究者主观经验判断,缺乏有效的文法化逻辑演绎与约束,为此,文中提出以风格意象为约束,依据逻辑演绎并结合尺寸、形状与空间关系构建造型文法化创新设计推演模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引导产品风格融入动态变化的市场语境。

1文法化推演模型

形状文法能将造型特征表述为可重用的语言。而以产品造型为特定研究对象,则需对其内在逻辑展开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品造型创新设计的文法化推演模型,建立兼具通用性与实用性的推演机制。

1.1基本理论

形状文法是一种以形状运算为主的方法,初始形状经推演生成新形状,同时保持初始形状的延续性[7]。形状文法可表示为:SG={S,L,R,I}式中:SG———S经推演规则衍生的形状集;S———初始形状的有限集合;L———符号的有限集合;R———推演规则的有限集合;I———用于推演的初始形状。推演规则如表1所示。其中,S为初始形状的有限集合,TS为衍生形状的有限集合。

1.2文法化逻辑演绎

对推演规则的内在逻辑展开机理分析,提出3种文法化逻辑演绎,如表2所示。推演时依据各逻辑演绎目的,选取对应的推演规则,避免主观经验导致造型推演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推演规则应依据逻辑演绎目的反复迭代,直至生成满足约束条件的造型方案。

1.3推演模型

针对文中研究对象及目的,运用多学科协同创新、逻辑推演等技术手段,系统构建推演模型,如图1所示。(1)提取造型特征。(2)在意象规则的约束下,建立基于形状文法的造型推演机制。(3)结合目标产品建立遴选规约以精简初始方案规模。以产品造型为特定研究对象,进一步细化推演模型,制订适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的推演约束准则,以客观遴选衍生方案,建立文法化推演机制,如图2所示。

2模型推演

2.1风格意象约束

企业在长期变革发展中,需始终保持鲜明的产品风格特征,以市场定位、品牌战略等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设计文法和规则进行产品设计。为此,文中提出产品风格约束下的造型创新设计,即通过对产品造型特征进行风格约束,从而提取产品造型基因[8]。

2.2物理约束

(1)尺寸约束。任何违背自然客体尺度的设计都不具备可行性。为此应依据人体测量尺寸及其他技术标准,限制产品造型及各组件的尺寸范围,以保证推演生成的设计方案可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2)形状约束。对于为满足产品功能需求的唯一性造型组件,应限定其固有造型,以避免影响产品功能的实现。(3)空间关系约束。产品整体与各组件间、功能性组件与装饰性组件间等都存在空间约束关系,以保证组件间的装配要求及产品可用性。

2.3推演流程

(1)选取典型造型。针对以往感性经验为主导的设计思维,采用层次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产品造型构成元素。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各元素权重,取权重远高于其他元素的造型元素为典型造型[9]。(2)提取造型特征。为解决产品造型基因难以提取的问题,采用型谱分析、造型分析等方法提取典型造型的样条线,表征造型基因,使其符号化和形象化,为后续初始形状的选取提供设计支撑。(3)选取初始形状。产品造型具有很多典型特征,并不是所有的特征都可作为初始形状[10]。以风格意象为约束准则,选取最能够激发消费者风格认同感的样条线为初始形状,用于后续形状推演。为此运用帕累托定律选取累积频率80%所在区间以内的样条线为初始形状。(4)文法化推演。初始形状依据逻辑演绎选择对应的推演规则,遵循约束条件反复迭代,生成兼具风格继承性与设计创新性的造型方案,应用于设计实例。

2.4模型适用性及优势分析

与传统的产品造型创新设计方法相比,文法化推演设计具有以下优势:(1)造型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传统方法更依赖设计师的经验与偏好,主观限制易导致造型单一化与同质化。文法化推演保持风格延续性的同时具有突破性的创新。(2)设计的准确性与高效性。传统方法因主观差异而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且难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方案。文法化推演通过其客观、理性的推演机制,可快速获取大量具备生产可行性的造型衍生方案。

3设计实例

以新能源载货摩托车设计为例,产品目标人群定位为20~29岁的年轻送货员,风格意象定位为动感的和前卫的。首先对市场已有的载货摩托车进行造型层次分析,归纳出造型元素,主要包括:车把、货厢、发动机外壳、前后轮、板簧、前减振装置、油箱、仪表、座板、后保险杠。由于采用新能源技术,故油箱造型不予设计,同时前后轮、板簧、前减振装置、后保险杠为采购标准件,故无需进行造型设计。

3.1典型造型选取

邀请8名工业设计人员与7名年轻送货员,根据9级标度法对载货摩托车造型元素的重要性构造判断比矩阵,运用方根法计算得出各元素权重值W、一致性指标CI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如表3所示。如CI与CR均小于0.1,证明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结果可知,发动机外壳的造型最为重要,远高于其他造型元素,故作为产品的典型造型特征。

3.2提取造型特征

搜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同族载货摩托车造型图片,并进行整理和分类,找出代表性的图片后进行去色,以避免色彩干扰。哈雷摩托车被人们认为是前卫与动感的代名词,因此在风格意象引导下,选择异族哈雷摩托车为参考产品,搜集其各类型图片。将分类筛选后的图片运用型谱分析法和造型分析法绘制发动机外壳的样条线,实现产品造型的抽象化和符号化,最后将其制作成可供调查的样本,并进行编号,如图3所示。

3.3选取初始形状

邀请15名送货员与15名工业设计人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其从9条样条线中选择最能体现动感和前卫的一条或多条样条线。统计有效问卷,根据帕累托定律选取用于造型推演的初始形状是同族产品的4号及异族产品的5号和6号,结果如表4所示。

3.4文法化推演

(1)逻辑演绎及推演规则。对各初始形状依据节点进行编码,如表5所示,可表示为曲线的集合,如{A1A2,A2A3,A3A4,A4A5,A5A1},{B1B2,B2B3,B3B4,B4B5,B5B1}和{C1C2,C2C3,C3C4,C4C1}。形状推演规则的多样性组合可生成数量庞大的演变方案。(2)推演约束。在实际推演过程中,结合目标产品的尺寸、形状及空间关系建立约束规则。将推演造型置于推理坐标系中,经推演衍生的发动机外壳造型构成曲线及端点坐标如图4所示。推演过程中的尺寸约束、形状约束及空间关系约束如表6所示。物理约束准则对推演过程的限制,可有效保证衍生造型满足装配可行性及产品可用性。

4结论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6
由于我国的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国内早期的产品专业课程设置,相当一部分是在借鉴和照搬国外的模式和思路,尤其受包豪斯学院的影响,早期的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处在探索和摸索阶段。在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走出课堂,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成果,用具体的实践加深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认识。以前曾现场聆听过李乐山教授的讲座,他对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也有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和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加重了创意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诸如头脑风暴、快题设计等,旨在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探索全新授课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的增强和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国家现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各高校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自身的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和措施。以项目为引导,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热强,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工作室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的让学生体验产品设计的乐趣和价值。有条件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地采用物业化管理,采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达到条件的可以帮助其注册公司,逐步实现收益。

三、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提升综合竞争力

课堂教学主要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全国每所高校都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的设计竞赛活动。有的高校在组织学生参赛的时候非常的有目的性,组织前会认真的筛选,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来甄别对待;部分高校会专门跟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训练或课题研究。无论是哪种形式,出发点都是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更大范围的接触其他高校的师生,对照别人的作品来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突破口。再加之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给自己增加砝码。

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引导学生提前就业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7
〔关键词〕黄梅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里,许多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的需求,唯有将文化内涵注入产品中,才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高速发展的全球文创产业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机遇,黄梅戏应抓住机遇,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实现文化创意与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宣传和展现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一、具有黄梅戏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现状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集舞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于一身,戏中的故事、人物扮相、道具、服饰都是很好的设计素材(见表1)黄梅戏对安徽的地方旅游、文化、经济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作为黄梅戏的一种载体——文化创意产品,是宣传黄梅戏文化的有效工具。将黄梅戏元素融入文化创意产品中,不仅能增添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黄梅戏文化的影响力,对地方的经济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发展黄梅戏文化。通过对市场上的戏曲文创产品分析发现,具有黄梅戏元素的文创产品较少,其他戏曲的文化创意产品所表现的内容较于局限,主要把戏曲脸谱或者图案直接拉来运用在各种媒介,大多低俗化倾向严重,使得受众产生抵触心理和视觉疲劳。产品又多材质廉价、精度差、创意不足,没有将其文化内涵展现出来,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往往忽略其实用性,使其无法真正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二、具有黄梅戏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

文创产品设计讲究将文化凝结和具象化在具体设计作品中。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如何更好地将黄梅戏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如何将黄梅戏的文化更好地通过产品展现出来?这是摆在设计师面前最严峻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也是让黄梅戏文化更好地得以传承、发展的一个有利契机。具有黄梅戏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充分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巧妙地使黄梅戏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中,使文创产品成为有效的社会传播形式。具体在设计中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文化性原则。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由单纯的满足物质生活提升到了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追求,单纯的物质形态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有赋予产品以文化,产品才能更好地“活”起来。具有黄梅戏元素的文创产品的灵魂是“黄梅戏文化元素”。要对黄梅戏文化元素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分析其固有特点,在对文化内涵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将其视觉元素进行提炼与归纳,通过产品把黄梅戏的文化、符号、故事等展现出来。产品只有具有黄梅戏的文化元素,才能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二是多样性原则。尝试多维化、多载体、多材质、多工艺的试验,将设计与材料、工艺进行最佳结合,产品的材料和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成本价值和工艺价值。在对黄梅戏文化要素的提炼中,要对产品的造型、颜色、纹理、质感等进行多方面的艺术化探索,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艺,以期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同时,努力提高文创产品的内涵和品质,寻求最恰当的载体,赋予黄梅戏新的表现形式和视觉呈现。三是创意性原则。文创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注重把握文化的共性和特征,为文创产品加上创意,而不只是简单地做成复制品。文化创意产品理念创新的关键,在于将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内涵与生活理念巧妙地融入产品中。可从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入手,关注产品体验与用户情感,将不可触摸的经历用可感知的方式加以保留。例如北京故宫在售的朝珠耳机,在原有的外形基础上,进行功能上的添加,从而产生了新的产品。这就是产品和馆藏文化融合的最好体现,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和购买。在这个时代,好的创意是得到关注和支持的前提。四是功能性原则。当一件产品能够符合和满足该产品所预定的目的,实现规定功用的时候,我们说这件产品的设计遵守了功能原则。具有黄梅戏元素的文创产品的功能主要有纪念功能、便携功能和实用功能。在设计产品时,产品的材料选择、工艺处理、造型的设计都不能脱离这最基本的功能原则。纪念功能是指黄梅戏文化元素融入了产品之中,消费者通过产品可以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并能产生美好的回忆。便携功能是指产品在造型上注意审美的同时要轻要巧,便于在旅游过程中携带。实用功能是指产品要具有一定的日常使用功能。根据用途和受众群体的不同,产品除了收藏性、观赏性的装饰品、摆件外,可开发实用型的生活用具、办公用具、服饰等文创产品。

三、具有黄梅戏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思路

文创产品就是把文化创意概念具象化,将文化的内涵赋予产品之上,通过设计师的设计加工,为传统文化寻求一个符合现代生活形态的新形式。第一,设计符合当代社会生活方式与内容的产品。好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前期要研究人们生活究竟需要什么,根据市场做导向,研发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好的文创产品应当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中,要被消费者使用才能有效传播起来,这才是文创产品的价值所在。如北京故宫的文创设计产品,有手机壳、充电器、优盘、鼠标垫、耳机等,这些实用性很强的产品融合了故宫的特色文化,推出后受到大家的喜爱,原因正是很好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具有黄梅戏元素的文创产品其自身蕴含着浓烈的地方特征,设计出具有浓烈生活气息的文创产品,可以大大延长文创产品的使用期限,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黄梅戏的文化氛围,从而产生愉悦或者幸福的感觉。第二,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优良团队。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多变的环境下,品牌的树立是极为重要的。优秀的品牌能使消费者在众多纷杂无序的信息中准确而迅速地找到所需产品的商业信息。它是良好的品质和服务的保障,能形成一种潜在的契约功能。消费者通过对特定产品品牌的使用,形成良好的消费体验,在物质享受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品牌展现的精神文化品味,从而促使消费者多次关注多次消费,进而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这种关注度和长期的追随是对企业最好的回馈。文化创意产品需要设计师对顾客的需求开展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制定相应行销通路,注重黄梅戏文化的品质展现、传递,树立品牌,从而进一步形成产业链,体现黄梅戏文化的市场价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这样的品牌才能够走得长久,黄梅戏文化才能够传播得更长远。第三,调动各种资源,同力打造品牌。形成品牌的前提是加强与外界交流,尤其是国际交流,相互借鉴优秀文化的应用经验。仅靠市场机制调动文化资源,难以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政府应协调好市场运作。树立黄梅戏品牌并不单单是设计师、企业的责任,这也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可以通过黄梅戏艺术节、戏曲展演等文化活动契机,与产品制造商通过定制设计、定制生产的方式开展合作。艺术节、展演的同时举办文化创意产品的展览,许多观众慕名而来欣赏到好的戏剧作品的同时,在兴奋之余肯定会把和黄梅戏文化有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带走。或通过举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方式,组织社会广大个人或者团体参与,使创意人才与制造商合作更为开放、有效。

结语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8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体验经济及其产品设计的概念,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并对新经济时代下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其设计思维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一产品—环境—-社会一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从使用者和消费者心理出发,产品应通过科学、适当的心理体验研究改进产品的可用性,使其能更好的实现其目的性。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设计的目的还应归结为促使消费者注意到产品,或者激发出一定的购买需求:或者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目标等;其次,使用户在使用中能体验到满意、愉悦等情绪。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基础仍旧是传统的产品与服务,只不过是这些产品与服务中已经凝聚了体验价值。比如娱乐因素、文化因素等。体验是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结合的关键。正如青蛙设计公司设计师哈特穆斯所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

文创产品设计范文9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作业商品化;教学探究;创新创业

1 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教学的关系

1.1 文化产业

文化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产物,人与动物的差异就是人类可以创造和传播文化。文化、政治、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它们中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彼此渗透,而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宽泛地来说,所有的产业都从属于文化产业。或者说都是由文化而产生。从狭义文化的角度来说,与人类精神财富相联系的产品才是文化产品,这些产品形成的产业是文化产业。

1.2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蕴含了文化、创意、产业三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它独特的内涵。它们来源于文化知识和创意的积累,通过脑力劳动,智慧的转化创造出财富和机会,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其实可以分为文化艺术产业、设计产业和其他文化产业三类。

1.3 与设计教学的关系

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产业发展与生存的重要元素,创意人才的不断输入是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创意产业是艺术设计领域与经济转型期市场融合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在宏观经济环境中的拓展和延伸。设计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领域宽广,涉及各个方面。交叉学科和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设计教学为这些人才的输出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在全球化的新经济环境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最终的物化形态发生转变和升级,继而衍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艺术形式。这些全新的艺术形式也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推动当代设计教育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从而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培养优良的设计人才,使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培养教学良性循环。

2 设计作品商业化教学方法

2.1 国内设计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学生创新教育及实践能力培养中,教学观念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方法不能真正符合专业特点及社会所需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还只是采用比较传统的课堂作业制作练习,根本无法满足学以致用的社会性、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2.2 探究意义及提出

实行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教学方法改革,是基于校企结合与互联网商业化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就业途径,前景广阔。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完成知识成果转化,拓展创业途径让学生的作业成为商品,让作业走出校门,让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服务,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结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一个起步性阶段。

在当下全国开展的“本科质量教学与教学改革工程”工作别强调了本科生的创新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创新素质、实践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高校发展长远改革的目标,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度,课题作业练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通过做作业就能实现知识内容理解与检验、实现自我价值肯定、增强自信力以及实现工作经验积累和学习成果实际价值化转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改革内容及实施方法

(1)改革内容。第一,打造全新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开放式、立体化的特色实践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部分内容,增设社会应用度较高的“实践性专项课题与开放性专项课题”课程内容,合理配置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学时比例。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引进企业项目、行业公司项目进课堂、“威客”网络平台项目进课堂的方式,实现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保证所讲课程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稳定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发展动态、社会所需人才标准、教育部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因素,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细节做出相应的调整。当下社会需求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增设一些实践操作性强、与社会需求切合度高的作业内容,如企业画册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作业练习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与提升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培养。第二,建立“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地考察调研教学+实践技能应用教学”相结合的“立体整合式教学模式”。结合时下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特点,一改以往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网络教学为补充,实地考察教学为增效,实践应用教学为检验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点位、多渠道、横向与纵向交叉、多点并行、多位一体的方法,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同时或递进式开展,从而综合性地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对知识点的学习、理解、掌握与应用的能力,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第三,研制“图文影音课件”与“实体实践案例展示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此种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从静态到动态,从概念化到实体性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深度解析课程内容与知识点。其中,“实体案例展示课件”是将与课程相关的设计实体物搬入课堂,来配合图文影音式课件的教学方式。这些实体案例主要包括:往届学生优秀作品实例及商业性应用实体案例等。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感受课业练习的成果性展示,增强学生对课业实践成果的形象认知,是他们明晰课业题目的行业性应用情况和市场化需要的状况,激励他们从事作业商品化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来,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创新创业的途径、找到自我知识体系建设的价值,提高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关注度与兴趣点,从而促成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完成学生作业的教学成果转型,实现学生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完美融合与蜕变。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即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又实现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与工作经验的积累。同时让学生的作业变成作品,作品变成商品走出校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发挥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与产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实施方案。第一,设置专项实践课题练习,增加课业的针对性与成果商品化转型。例如,课程中,可以设立“旅游文化产品包装设计”、“企业宣传册设计”、“应聘简历设计”等专题课业内容。通过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实践应用转型,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获取丰富的商业实战与社会实践经验。第二,组建课题工作组,加强课业成果的群发性、研讨性、深究性。配合专项课题,在教学上设置一些开放性课题,以此为基础组建3~5人的课题研究与工作小组。以小组研讨与合作的方式进行课题深化讨论与设计实践,然后得出研究与设计实践成果,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介绍与讲解,与其他同学分享经验与成果内容。第三,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艺术设计大赛。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安排一些艺术设计大赛的内容到课业中来,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艺术设计大赛,通过参与比赛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投入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取得荣誉与奖励,同时也是完善将“作业变作品”的有效途径。第四,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实施期间,通过对教学师资开放的方式,促成“专家进课堂”,一改传统的校内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向社会或兄弟院校的相关学科聘请一些艺术设计领域中比较突出的实战型行业专家与资深导师进行专题性讲座,让学生与行业权威人士近距离接触与沟通,了解行业动态,解除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疑惑,为学生的择业与从业提供一些行业经验与必要性咨询辅导。第五,学生作业商品化销售。可以引进社会实践项目进课堂,让同学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形成“作业商品化产值转换”,实现做作业就可以赚钱的职业意识形成。也可以基于互联网上与艺术设计相关的门户类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方法的开发,如指导与引导学生在“猪八戒”威客网、“昵图、汇图”素材网等一些设计网站进行账户注册,将作业、作品上传网络服务器,通过付费下载的形式,实现网络销售。从而增进学生新型创业意识形成,找到新型就业与创业途径。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的实践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是很具有操作性的。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课程讲授重点就是基于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下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课程设置内容多数是行业公司的业务重点,也是社会客户与项目需求度比较高的内容。所以,如果能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课题训练针对性与应用性,无疑是对理论学习的一次深化理解和应用性效果的检验。

3 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3.1 创新与特色

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将以往传统的学生作业进行形式与效果的双项特征转化,做到学生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这样做,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课程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对作业的关注度、重视度,把学生对作业的抵触与反感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参与性与动力性,以此增强学生在学习中投入的热情度。这不但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知行合一”型复合人才,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一种重要体现。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作业变作品”环节,增强作业的质量与精度,不只是以往单一的课题内容训练,而是可以形成一个具有保存、收藏及鉴定价值的艺术作品,可以参与各种艺术设计比赛及社会实践项目;再通过“作品变商品”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课业内容的深层次细化与挖掘,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结合商业实战角度去考虑作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再结合“专题项目小组讨论”机制,深度开展课程内容的深化性理解与群体性发散思维模式的训练,形成思想交流与共振,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上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并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为迈向社会做好一个高质量的前期铺垫与积累。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积累实践经验,并能使作业变成作品甚至是商品,走出校门,服务社会,为区域性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途径

高校承担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艺术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人才,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归根结底,是要培养能够与世界进行话语对接,能够通过作品表现中国核心价值观,通过简单的艺术来讲复杂的中国故事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市场需求是经济学的概念,高校艺术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指紧扣时展脉搏,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社会实用上,将教育的潜力最终转为生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以通识教育引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理念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和方向,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制度的依据,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之一就是产业的发展超出传统的惯例,不断呈现出融合跨界状态,根据这个特征,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也要运用跨界思维,打破院系、校际间的壁垒,以艺术学科为中心,构建学科、专业、院系、校与校,甚至国际之间的学科交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完善人才培养链的重要途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应以创造力训练为基础,从文化人类学、哲学、产业经济学、心理学、工程学、社会学、材料学和市场营销学等领域中寻找为设计艺术所用的新知识,并进行创造。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关注设计思维,这是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领域。

3.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是有跨界融合的特征,文化艺术在其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它融合了人力、文化、知识等资本。创意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通过产业化运作衍生出新的产品,并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从而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化发展的目的。它有很强大的融合性,离不开文学艺术和科技的结合。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一个催化剂,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整个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演进与更新。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产业。创意与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精神化层面的创新,更强调人文的内涵。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文化艺术除了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还成为其他产品的信息载体。通过跨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生变化,随着其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本身也发生变化。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文化艺术除了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还成为其他产品的信息载体。文化创意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具有跨界特征,因为企业选定目标客户群、生产产品、制定产品促销策略等都要考虑某些利益相关企业。

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消弭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强化了艺术的商品属性,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艺术带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跨界是艺术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必然产物,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场域中,艺术的发展历史得以改变。在引领艺术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创意产业的艺术已经不是原有意义上的“艺术”了,而是具备了全新的样态。

4 结束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为本、创意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个人智慧与创造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仅要有一般人才的共性,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极强的创新能力,并熟悉经营管理之道,是外向、创新、协作的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投入仅能起到推动作用,仅仅依靠战略和政策是不可能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腾飞的,而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