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中篇故事集锦100个

2024年 3月 14日21:35:12故事会中篇故事集锦100个已关闭评论 85

第21篇、李逵外传民间故事

传说李逵原先是个白面书生,他们弟兄三个,李逵是老三,他们开了个小酒馆,酿酒卖酒。

有一天出了稀罕事。白天酒酿好了,在坛子搁着,第二天打开酒坛一看,一滴酒也没有了。兄弟仨想想没有外人来,看看门窗丝毫未动。这是怎么回事?

大哥说:“今天咱重酿,晚上我守夜,看看到底是谁偷了酒。”

到了晚上,一宿没见人来。快明的时候,他大哥打了个盹,睁眼一看,酒又没了。

第二天,二哥说:“今晚我盯着。”

结果也是打个盹工夫酒就没了。李逵不服气,我非逮住偷酒贼不可!

到了第三天晚上,有了哥哥们的教训,李逵困了洗把脸。天快明时,不知怎么进来一个白胡子老头。李逵一把抓住他说:“你这个偷酒贼,可把你逮着了!”

白胡子老头说:“我不是偷酒的,每次来都想拿钱,可每次都忘了。这么着,你算算,该给你多少钱,你跟我回家去拿,俺家有的是钱。”

李逵一听也行,白胡子老头说:“你把眼闭上,我让你睁开再睁开。”

白胡子老头拽上李逵就走。李逵只觉得耳边有风呼呼刮过,不知在往哪里去。

“睁开眼,到家了。”白胡子老头说,“女儿们,来客人了,快来见见客人。”

老头的九个闺女都出来了,个个漂亮,李逵看傻了。

老头指着最后出来的女儿说:“先把酒钱给人家,人家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吃顿便饭,好好款待。”

吃饭的工夫,这个女儿直盯着李逵看,李逵也时不时偷看人家两眼。

饭后,李逵对白胡子老头说:“老伯,酒钱我也不要了,给你商量点事,能不能把一个闺女嫁给我?”

老头捋了捋胡须,哈哈一笑:“好吧,我和闺女们商量商量。”

结果一问,老大不愿意,老二不愿意,三的四的也不愿意,只有最小的愿意。最小的也就是盯着李逵看的那个。

家里,李逵的两个哥哥正着急,酒没少,人怎么没了?不一会,李逵带着个好看媳妇回来了,给大家一说,大家都挺高兴了。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期间,媳妇在家洗衣做饭,还给李逵生了一个小子一个丫头,日子过得挺好。

忽然有一天早上,媳妇对李逵说:“咱俩的缘份尽了,我该走了,实话跟你说,我走了以后,咱俩还有见面的机会。你若想我,一直往南,到了终南山冲着山上喊,我就会出来。”李逵听着的工夫,媳妇就不见了。

李逵和哥哥继续酿酒卖酒,养活着孩子,时间一长,孩子们整天给他要娘,李逵也想媳妇。这天李逵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两个哥哥,自己动身去找媳妇。

一路上饥了吃饭,黑了住店,一直往南走。这天终于来到了终南山。李逵站在山上四处眺望,忽然看见一位中年妇女。这位妇女看见李逵也挺奇怪,自己在深山老林里几十年没见到过人了。李逵上去叫了声大嫂,妇女就把李逵领进一处山洞,给他作饭。

忽然一阵山风呼呼刮过,中年妇女吓得满脸慌张,说:“我儿子回来了,你快藏起来吧。”

李逵问:“你儿子回来,你慌什么?”

妇女说:“你不知道,我儿子脾气暴,不能见生人。”

她左瞅右看,看见一个缸空着,拽着李逵让他进去,把缸盖盖上,刚盖好,从外面进来一个人不人不熊不熊的人熊,它东闻闻西嗅嗅说:“娘,怎么有生人味?”

妇女说:“哪有生人,是你舅舅来了。”

人熊说:“这么多年怎么没听说过我有个舅舅,从哪冒出来的?”

妇女细声细语说:“你舅舅从小走失了,家里以为他死了,没给你提过。这么巧,今天我在山上碰见他,让他来了,怕你见生人,主把他藏起来了。”

人熊说:“既是我舅舅,就让舅舅出来吧。”

这人熊是怎么回事?原来人熊他爹是个熊妖,一次看见一位姑娘从山边过,熊妖就施了一个法术,一阵风把她卷上山来,霸占了她,生下了人能。熊妖死后,人熊就在山上为王。

李逵出来,一见人熊吓了一跳。人熊问:“舅舅,你来了?”

李逵把狐仙的事一说,人熊拍着胸脯说:“舅舅这好办,这山归我管。你吃了饭,睡一觉明天我领你上山找妗子去。”

第二天,人熊领着李逵来到狐仙洞,就喊:“老狐子,快出来!”

洞门一开,一个白胡子老头说:“大王有何吩咐?”

人熊把李逵向前一推,说:“老东西,你害得我舅舅这么远来了。”

老头一见李逵,什么都明白了:“女婿来了,进去再说。进去再说。”

人熊说:“舅舅,你先在这待两天,过两天我一接你。老东西,要好好照顾我舅舅,出了差错饶不了你。”

李逵又见到了媳妇,夫妻抱头痛哭。

过了两天,人熊来接李逵。狐老头没法,只好让闺女跟着李逵走,他怕人熊。因为李逵在人熊那待了两天,也沾染上了一些野气,慢慢脾气也暴了,脸也红了,胡荐也长了出来。脾气一暴就要出事,结果打死了人,要吃官司,李逵才不得不跑到了水泊梁山。他一跑,家里没人管了,媳妇就领着两个孩子又回了山中。

第22篇、载人风筝民间故事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

一天,太平公主正和侍女们在皇宫里嬉戏,突然发现宫墙外的天空中,有一只奇怪的风筝:风筝上画的明明是一只燕子,但颜色却是红彤彤的,而且在空中一摆一摆的。

太平公主心里一惊,大叫道:“不好,咱们得出宫一趟,我的小姐姐火燕遇到难事了!”于是,她赶紧带上自己的贴身侍卫雪玉出了皇宫,直奔放风筝的空地。

路上,太平公主告诉雪玉,这火燕是火家风筝店掌柜的女儿,曾跟着父亲到皇宫给她送过风筝,就这么跟她成了玩伴。

太平公主曾对火燕说过,要是有人欺负她,就让她放个特别的燕子风筝,自己一定会帮她出气。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放风筝的空地上,果然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正焦急地望着天空中的风筝。太平公主喊了声“火燕姐姐”,火燕一回头看见太平公主,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跑过来紧紧握住太平公主的手,想说些什么,不料身子一歪,就倒在了太平公主的怀里。

太平公主和雪玉连忙把火燕搀到了附近的客栈,给她灌了些热姜水。不一会儿,火燕醒了过来,太平公主握着火燕的手,问:“你这是怎么啦,你爹和你娘呢?”

一提到爹娘,火燕立刻泣不成声。她断断续续地说,昨天晚上她去了姥姥家,今天早晨回家,却发现爹娘和伙计一夜之间都不见了。情急之下,才想起了和太平公主的约定。

太平公主一听,愣住了:一家与世无争的风筝艺人,会得罪谁呢?看看火燕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太平公主就让火燕带她们去她家看看。

到了火家,打开大门一看,里面空无一人,不过看上去日常的东西都还在。太平公主四处看了看,说:“院子里没有血迹,至少说明他们没有受到伤害,你们家丢什么贵重东西了吗?”

火燕摇了摇头,说“没有。不过,我们家所有做风筝的工具都不见了!”

太平公主仔细找了找,果然,做风筝的工具一件也没有了。她想了想,安慰火燕道:“姐姐,别太担心,既然你的爹娘是带着伙计和扎风筝的工具离开的,那么很有可能是他们临时被人找去扎风筝了,说不定过几天就回来了。”

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现场再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太平公主把火燕送回客栈,并约好明天一早再碰面,然后就和雪玉回宫了。

第二天一大早,太平公主就带着雪玉来到了客栈,却发现火燕不见了。两人赶紧到客栈外转了转,突然发现街边的墙角上,画着一只小小的燕子,跟火燕风筝上的燕子一模一样,燕子头的方向,正指着街道的南面。太平公主顿时明白了,她和雪玉加快脚步,朝南走去。在拐角的地方,她们又发现了同样的记号,于是追了下去,一直追到城外的一处大宅院边,终于看到了满脸焦急的火燕。

看到太平公主来了,火燕脸上露出了惊喜,她告诉太平公主:今天一早,她在客栈门口看见几辆马车经过,上面装满了制作风筝的材料,这些材料上都带着城南竹木店的标记,而城南竹木店一向只给自己家供货。自己家出事之后,这家竹木店会给谁提供这么多材料呢?眼看马车朝着城外方向驶去了,她赶紧留下记号,独自追了上去,一直追到了这所宅院边。

雪玉看了看宅院,说:“公主,这是萧淑妃的堂弟萧慎的宅院。”太平公主心里一惊:“萧淑妃?是被母后赐死的那个萧淑妃吗?”雪玉点了点头。

突然,从院里传来了说话声,雪玉飞身跃上墙外的一棵大树,朝院子里望去。院子里,几个人正在一群彪形大汉的监视下卸货,这几个人的衣服上分明写着“火记”两个大字,这不就是失踪了的火家人吗?

这时,从正厅里走出来一个相貌儒雅的中年人,正是萧慎,他指着地上的材料说道:“接下来就看你们火家的手艺如何了,我要你们给我做两个独一无二的大风筝,十天以后的风筝会上,我萧家要凭这两个风筝一举夺魁!”

看到这里,雪玉从树上跃下,把里面的情形对太平公主她们讲了一遍,然后笑呵呵地对火燕说:“小妹妹,别担心,过了十天以后的风筝会,你爹娘就会回来了。”

火燕气愤地说:“为了拿个第一,就把我爹我娘抢走,这些人太霸道了!”

掌灯时分,太平公主和雪玉回到了皇宫,太平公主久久不能入睡。她早就听说过,陷害萧淑妃的人,正是自己的母后武则天,萧慎也因此家道中落,他怎么会对参加风筝赛会这么感兴趣?莫非里面另藏玄机?想到这里,她立即把雪玉喊来,一五一十地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两个人小声商量到半夜,这才休息。

转眼间风筝赛会到了。整个长安城的风筝艺人全都亮出了自己的绝活,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奇斗艳。可当两只描龙绣凤的巨大风筝升上天空以后,其他风筝一下子黯然失色。这两只大风筝,分别绘着蟠龙腾云图和凤栖梧桐图,风筝上的“神皇万岁”、“圣母齐天”八个大字闪闪发光。更让人惊异的是,每只风筝上还分别带着一个汉子,汉子的腰间挂着一面鼓,正卖力地打着鼓。

谁也没见过风筝能把人带上天去,这两只风筝可谓出尽了风头。高宗皇帝和武则天坐在高台上,笑眯眯地看着天空,不断地叫好。

这时,只见那两只大风筝在大汉的控制下,竟然晃晃悠悠地朝高宗皇帝这边飞了过来,慢慢地,风筝的高度降低了。突然,两个汉子用双臂朝天空中一挥,无数色彩缤纷的牡丹花瓣从两个汉子的袖中飞落,将两个汉子罩在了花瓣雨中。大家看得如醉如痴,目光都集中到了纷纷扬扬落下的花瓣上。只有太平公主和雪玉一脸的平静,紧紧地盯着花瓣雨中的两只风筝。果然,风筝上的两个汉子突然用鼓槌戳破鼓皮,从里面掏出弓箭,迅速瞄准了高宗和武则天。

“父皇母后小心!”太平公主一声惊呼,可高宗和武则天根本没有听见,还在兴奋地朝天上挥着手,而两支箭已经朝两人呼啸而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一条白色的人影噌地蹿了过来,挡在了皇上皇后跟前,只听“当当”两声,两支箭应声落地,箭头被削断了。大家这才看清,替高宗和武则天挡箭的,是手提长剑的雪玉。

“护驾,赶快护驾!”太平公主又高喊了一声,这时御林军才明白出了刺客,立即把皇上皇后围在当中,同时,几十张弓对准了天空,箭像飞蝗一样朝风筝射去,风筝上的两个汉子一下成了刺猬。风筝也失去了控制,一头栽到了地上。

一直站在台下的萧慎见势不妙,转身想往人群里面扎,刚走两步,雪玉已经飞身挡在了他的面前,十几个御林军跟过去,押着萧慎来到了高台前。武则天一看是萧慎,心里立刻明白了,她一挥手,让御林军把萧慎押了下去,就地正法。不一会儿,几十个御林军带着火家人从人群外走了进来。原来,太平公主早已安排好了人手,趁萧慎倾巢而出之际,把火家人救了出来。火燕看到了亲人,一下就扑了过去。趁着火家团圆的机会,太平公主这才向高宗说明了事情的原委,高宗听了,大为感动,吩咐好好奖赏火家,然后打发他们回去了。

几天之后,武则天突然下了命令,让御林军把火家满门抄斩,原因很简单:整个长安城只有火家会制作能够载人的超大风筝,将来要是被他人利用,借着他们做的风筝飞进皇宫,行刺皇上和皇后,岂不太危险了!御林军连夜出宫,却扑了个空,原来风筝赛会结束后不久,火家人又神秘地失踪了,这次连制作风筝的工具都没有带走。御林军在火家找到了一面贡锦,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鸭梨,武则天看到贡锦,心里一下明白了:这是在告诉火家人赶紧“离”开长安啊,而这贡锦,自己只赏给过太平公主……

第23篇、月影对水映民间故事

唐代的元稹与白居易是好朋友。

一个中秋佳节,他们登上临江楼赏月。只见月明如水、水明如镜,真是江天一色、江心月白。元稹仰望北斗,俯瞰江波,触景生情,出一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天上的七颗星和水中映出的七颗星,合起来成十四颗星。

白居易听后,大加赞赏。一时想不出对句。过了一会儿,见歇在楼上的失群孤雁被人声惊醒,腾空而起,带着月影飞向远方时,白居易说有了:“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孤雁在月光照映下,与影子上下齐飞。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第24篇、麻子贵儿民间故事

马福贵,因为长了一脸麻子,都叫他麻子贵儿。

麻子贵儿大我们十多岁,但就爱和我们玩儿,给我们上树捕蝉,教我们下田顺拢下夹子逮鸟,带我们下湾洗澡练游泳。人们都说他是孩子头。

别看他一脸麻子,但很新潮。

那时,我们都是剃光头,一个个像个小和尚,唯有他留分头,整天拿一个梳子对着口袋能装下的小圆镜子梳,头发一乱了就往梳子上吐几口唾沫,把头发梳光,有时头发遮了眼,一甩头又把头发甩上去。这样逐步养成了习惯,不时甩一甩头,逗得大家直乐。

再就是他有一个手电筒。我们非常羡慕,因为那时别说手电筒,就是点灯都没有火柴,用的是一种大火柴,这种大火柴是用苘秆劈成一根根一扎长的杆,头上蘸一些硫磺,往火种上一触即生明火。用来点灯,点柴烧火做饭。家家必须在火盆或灶堂留下火种。在这种情况下,他竟有了手电,尤其是晚上捉迷藏,这可是个高科技的用具,我们一些小孩们找他晚上在街上玩儿,有一个手电多开心。

别看他很新潮,大人们说这孩子少个心眼儿,我们又长了几岁,也开始愚弄他。一次,我们晚上去树林逮变蝉的爬爬,这东西逮来喂鸡,既爱吃又多下蛋。我们逮爬爬的手法就是使大劲儿踹树,只听“叭”一声,就在地面上找。我们就装了一口袋石头子,只要一踹树,我就往地上扔石子。“叭”一声,他就用手电照,怎么也找不到,越是找不着,他就越照着找,害得他几天就买一对电池,因此常常受到父母的训斥。

因为脸上有麻子,又爱和孩子们玩儿,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是没人上门提亲。没有办法,只好跟杂技团出去了,在杂技团里,他学会了耍流星、走钢丝,耍起来非常卖力气,耍流星时,绳子两头有两个碗圈,碗里盛满水,放在碗圈里,他一会儿把绳子抡直,两个碗围着他转圈,一会儿又收起绳子在手里玩着花样,而碗里的水丝毫洒不到外边,赢得了一片叫好声。走钢丝时,除了一般花样外,他还可以跪在钢丝上,双膝之间,钢丝上搭一块红绸布,低头弯腰把绸布用嘴叼起来,为了练这一手,膝盖上被钢丝勒了一趟沟,这条沟又变成黑色的茧子。

尽管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还是与婚姻无缘,后因私人散跑的杂技团散伙,又回家务农,打了一辈子的光棍,后死在敬老院里。

第25篇、书痴民间故事

郎玉柱是个藏书人家的后代。他的祖先曾做过太守,为官清廉,得了俸禄不置办家产,而是买了满屋子的书。到了郎玉柱时,对书更加痴迷。家里贫困,什么东西都卖光了,只有父亲的藏书,一卷也舍不得丢弃。父亲在世时,曾经书写《劝学篇》贴在他座位右边,郎玉柱每天朗诵,并用白纱遮盖住,担心字迹磨灭。郎玉柱读书不是为了谋求出人头地,而是确信书中真有黄金粟米。他日夜读书,不管严寒酷暑人不间断。到了二十多岁,也不想娶媳妇,而是希望书卷中有美人自己到来。看见亲友来了,他也不懂得接待,寒暄几句话后,又高声读书,弄得客人不得不自己离开。每次提学来考查,总是第一个表扬他,却苦于不能被任用。

一天,郎玉柱正在读书,忽然大风把书卷刮走,郎玉柱急忙追逐,不小心脚陷进泥坑。坑里有腐烂的草,挖开坑,竟是古人窖藏的粟,腐烂成了粪土。粟虽然不能吃,但郎玉柱更加相信“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说法,读书更加用功。

一天,郎玉柱登梯子爬上高高的书架,在杂乱的书卷中翻出一个直径一尺的金辇车,非常高兴,以为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验证。拿出来给人看,原来只是镀金,并不是真正的金子。郎玉柱暗自埋怨古人骗了自己。没有多久,有个和他父亲同科考中的人,当了本道观察,很信佛。有人劝郎玉柱把金辇献给他当佛龛。观察十分高兴,送给郎玉柱三百两银子,两匹马。郎玉柱欢喜,以为金屋、车马都得到验证,因此更加刻苦读书。但这时他已到三十岁了。有人劝他娶妻,他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为什么担心没有漂亮的妻子呢?”又读了两三年,没有得到应验,人们都嘲笑他。一天晚上,郎玉柱读《汉书》第八卷,快读到一半时,见书中夹藏着一个纱剪美人。郎玉柱吃惊地说:“书中颜如玉,大概是用这个来应验吧!”他心中觉得很失望。仔细一看纱剪美人的眉毛、眼睛就像真的一样,背面隐约有两个字: “织女”。郎玉柱觉得很奇怪,每天把它放在书上,反复观看欣赏,甚至忘了吃饭睡觉。

一天,郎玉柱正看着,美人忽然弯身起来,坐在书上微笑。郎玉柱大吃一惊,连忙跪拜在桌下。起身一看,美人已一尺多高了。郎玉柱更加惊奇,又向她叩拜。美人从桌上走下来,亭亭玉立,分明是位绝代美女。郎玉柱拜问:“请问是什么神?”美人笑着说:“我姓颜名如玉,你了解我很久了。每天蒙你厚爱,如若不来一趟,恐怕千年后不再有深信古人的人了。”郎玉柱高兴极了,和美女朝夕相处,每天读书,郎玉柱一定要颜如玉坐在他旁边。颜如玉劝他不要读了,他不听。颜如玉说: “你之所以不能富贵,就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请看看金榜上,像你这样苦读的有几个?你如果不听,我就要走了。”郎玉柱暂时依她,但一会儿就忘了她的告诫,又吟诵起来。过了一会儿郎玉柱寻找颜如玉,却不知道她在哪里。郎玉柱失魂落魄,边诉说边祈祷。忽然想起她所藏身的地方,拿来《汉书》仔细翻阅,一直翻到原来的地方,果然找到颜如玉。叫她她不动,伏地哀求,她才走下来说:“你再不听,我一定和你永远断绝关系!”颜如玉让他准备围棋棋盘等玩具,每天和他游戏。但郎玉柱心思完全不在这里,窥探颜如玉不在时,就偷偷拿书来读。因为担心被她发现,就暗中把《汉书》第八卷拿出来,夹杂在其他地方来迷惑她。一天,郎玉柱正读得入神,颜如玉来到时竟没有发觉;一看见她,急忙把书掩起来,但颜如玉一去不复返。郎玉柱搜遍所有的书,再也找不到。后来,仍然在《汉书》第八卷中找到她,连页数都不错。于是他再跪下哀求,发誓不再读书。颜如玉于是走下来,和他下棋,说:“如果过了三天还下不精,我一定又要离去。”到了第三天,有一局棋郎玉柱赢了颜如玉两个子。颜如玉很高兴。又给他一把琴,限定他五天练熟一支曲子。郎玉柱集中注意力,用心练琴,没有时间顾及别的事。后来,他随手弹来都符合节拍。颜如玉于是每天和他喝酒下棋,他因此快乐得忘了读书。颜如玉又放他外出,让他交结朋友。颜如玉对他说:“你可以参加科试了。”

一天晚上,郎玉柱对颜如玉说:“我和你同住了这么久,为什么你不生孩子呢?”过了八九个月,颜如玉果真生下个男孩,他们雇了一个老妈子抚养他。一天,颜如玉对郎玉柱说:“我跟你两年了,已生了儿子,可以分别了。时间久了,恐怕成为你的祸患,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郎玉柱听了以后伏在地上不起来,说:“你难道不顾念那呱呱啼哭的儿子吗?”颜如玉也伤心,很久才说:“你一定要我留下,就应当把书架上的书全部散掉。”

郎玉柱说:“这是你的故乡,也是我的生命,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先前,郎氏亲族中有人窥见过颜如玉,没有人不大吃一惊,因此都来问他。郎玉柱不会说假活,只是默不作声。这件事被县令史公听到了。史公是福建人,青年进士,听说这事儿,想看一下传说中的颜如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美人,就传令拘捕郎玉柱和颜如玉。颜如玉听到消息就隐身消失了。县令发怒,拘留郎玉柱,下令革除他的身份,严刑拷打,一定要知道颜如玉的去向。郎玉柱宁死也不说一句话。县令又叫人拷打他的丫鬟,丫鬟透露了一点情况,县令认为颜如玉是妖怪,亲自乘车前往郎家。只见满屋书卷,多得搜寻不尽。于是放火烧书,庭院中烟气凝结,久久不散。郎玉柱被释放后,托人说情,才恢复了功名。这一年秋试中举,第二年考中进士。他对县令恨入骨髓,为颜如玉设了一个灵位,早晚祈祷说:“你如果有灵,一定要保佑我去福建作官。”后来他果然以御使身份到福建巡视。在福建期间,他查访出那个县令的罪行,抄没了他的家。

第26篇、小大夫大能耐民间故事

小姐得了怪病,县太爷急得百爪挠心,偏偏该县境内几个给人看病的老先生联合起来告一个寡妇。几个人都是本县的脸面人物,县太爷不敢怠慢,传令立刻升堂。

一进大堂,老先生们争先恐后说她不守妇道,抛头露面,说她冒充大夫坏了医行的规矩。听来听去,县太爷终于明白了,是那寡妇不但开堂问诊,收费还低,病人都到她那里看病,挡了老先生们的财路。县太爷问道:“她一个寡妇,怎么会看病?”有人说她全靠蒙,有人说她跟着去世的丈夫学了点皮毛。县太爷听了,灵机一动问道:“既然这样,你们敢不敢与她比试?”老先生们立刻反对,说我们都是从医几十年的老大夫,她没有资格与我们比试。县太爷说,不比试怎么知道谁高谁低呢,接着就吩咐衙役:“速传被告到堂。”

不大会儿,衙役就把寡妇带上了堂。寡妇还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娘儿两个都有些害怕,头也不敢抬。县太爷说你们不用害怕,老先生们说你看病靠蒙,你敢不敢与他们比试?寡妇低着头回答,不论是医德还是医术,小女子都高过他们。这一句话气得老先生们直跺脚,恨不得扑上去打寡妇一顿。小男孩上前两步说:“大老爷在上,他们不配与母亲比试,我就可以把他们比下去。”这更惹恼了老先生们。一个个破口大骂。县太爷说:“正巧小姐得了个怪病,你们谁看好了我都有重赏,输的重打四十大板。走,跟着我去后院。”

来到客厅,几个老先生凑在一起一嘀咕,然后说:“斗胆问一声县太爷,您的重赏是什么呀?”县太爷正琢磨着,丫鬟秋菊走出来说:“小姐说了,在县衙旁边建一个医馆……”县太爷立刻打断丫鬟说:“对,就按小姐说的,在县衙旁边建一个医馆,让他在那里行医治病,并尊为全县第一名医。”老先生们一听,个个摩拳擦掌,志在必得。

秋菊扯出一条红线,老先生们按资排辈,依次号脉。还没号完,老先生们就迫不及待,这个说是虚,那个说是热,还有的说是阴阳失调。他们这里争论不休,秋菊将红线交到了小男孩手中。老先生们立刻鸦雀无声,一个个面露讥笑。

看到小男孩聚精会神地号脉,一个老先生忍不住问道:“胎毛未褪的小毛孩,你可摸到小姐的脉?”话未落地,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小男孩充耳不闻,号了一会儿脉,站起来对秋菊说:“姐姐,不对呀。”秋菊还没有开口,老先生们就起哄:“哪里不对呀?是姐姐不对,还是你不对?哈哈……”

秋菊问哪里不对,小男孩边比画边说:“我号着红线,感觉不是系在小姐的手腕上,而是系在胳膊肘上。”

此话一出,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直震得老先生们目瞪口呆。这句话,明明是在打他们的脸啊!老先生们一起手指着小男孩吼道:“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竟敢口出狂言,你不想活了是不是?”

秋菊略带羞愧地说:“我以为脉搏在胳膊肘上,就……既然系的地方不对,老先生们,你们又是怎么号出脉象来的?”

一听这话,老先生们立刻鸦雀无声,不知如何回答。

小男孩却无意计较,让秋菊进去,将红线移至手腕处,说脉有寸、关、尺,一线压不住三脉,听他吩咐,自上而下,一脉一脉地号。

听到这里,老先生们都坐不住了,一个个想溜。第一个刚溜出门外,就被衙役抓住推倒在地,抡起了大板。后面的一看不好,急忙老老实实回来,有的浑身冒汗,有的哆嗦不已,像等着挨宰的羔羊。

号完了脉,小男孩斟酌了一下才说:“从脉象上看,小姐是先热后寒,寒压住了热不能外表,内积成毒,毒聚成疮,小姐的病灶,当在腰间。”秋菊听了,佩服地说:“先生说得靠谱,只是还请先生说出疮口大小,是前是后,是左是右,具体位置,如何治疗等。”

此时,县太爷对老先生们说:“你们已经输了一局,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机会,由你们先说。”几个老先生立刻来了精神,说这太容易了,到小姐绣房里一看便知……话音未落,秋菊已勃然大怒:“小姐的千金之躯,也是你们这些臭男人能看的?”一老先生顶撞道:“自古有句俗话,瞒得了父母,瞒不了大夫。不让看,谁能知道疮口的大小和具体位置?”

县太爷转过脸问小男孩:“你知道吗?”小男孩面露难色,想了半天才说,疮口大小,具体位置还真不敢妄断,只有等看了之后……刚说到这里,就被秋菊打断:“胡说八道,小姐的身子,你也不能看!”小男孩急忙辩白,我不是想看小姐的身子,是想看看小姐的肚兜。县太爷也忍不住了,喝道:“不行,敢再胡说,小心大板伺候。”

老先生们一听,不由暗暗地幸灾乐祸,心说:看你怎么办!

没想到小男孩一点也不害怕,站起来冲县太爷拱了拱手说:“那就请县太爷另请高明,我甘受四十大板。”

县太爷大怒,喝令衙役拉下去,却被夫人止住了。县太爷不给夫人面子:“他提出的绝对不行!”夫人说你不听大夫的,小姐的病怎么办?说着冲县太爷挤了挤眼。县太爷知道夫人有鬼点子,便不再吭声。夫人对秋菊说:“走,跟我去拿小姐的内衣。”

不一会儿,秋菊就捧着一件内衣出来了,她先走到老先生们这一边,让他们先看,可老先生们个个都是一脸茫然。秋菊又走近小男孩,不料小男孩只抽了一下鼻子,就说这不是小姐的衣服。秋菊回答说这是刚从小姐身上脱下来的。小男孩笑了笑说:“小姐如花的年纪,应该青春芳香,这一件却有一股暮年之气。”

秋菊二话不说转身进去,不一会儿又捧出一件。小男孩只扫了一眼说:“小姐千金之躯,怎么会穿这样粗糙的内衣?这件一定是下人的衣服。”秋菊的脸腾地红了,急忙又跑了回去。

最后秋菊捧出了小姐的内衣。小男孩接过来看了看上面的污迹,说:“我已经知道了小姐疮口的大小、具体位置——老先生可有会用手术刀的?”老先生们哪里还敢逞能,都退到墙角。小男孩一笑说:“现在我就去给小姐动刀除腐,去脓上药……”

秋菊怒道:“绕了一个大圈子,你还是想看小姐的身子!”小男孩回答说:“我会盲治。”说着,他拿出手术刀、纱布、药膏等,然后让秋菊把他的眼用黑布蒙上。秋菊大惊:“你这是要摸着小姐的身子治,更不行!”小男孩告诉秋菊,进入小姐的房间后,就在他手上抹上香油,然后在小姐疮口的周围撒上面粉,等手术完了之后,如果他的手指上沾有面粉,说明碰到了小姐,就剁下他的手指。

老先生们一听,惊得张大嘴,心里暗暗佩服:真是人小鬼大啊!

秋菊真的拿出黑布,把小男孩的眼睛蒙得严严实实,才把他领进小姐的绣房……

县太爷言而有信,真的称小男孩为全县第一名医。小男孩扑通跪倒,说这些都是跟他母亲学的,真正的全县第一名医应该是他母亲。他请求县太爷把这个称号送给母亲,等医馆建好,让他母亲坐诊,为全县百姓治病。县太爷当即准了他的请求。

医馆建成,寡妇天天坐诊,有钱的给看,没有钱的也给看,渐渐声名远播。其实小男孩医术不在母亲之下,但他毕竟年纪小,母亲就让他打打下手。后来,小男孩成了名震天下的一代名医。

第27篇、鲍叔牙谦让管仲民间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对罕见的要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这两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他的家境相当贫困。他做过商人,这在当时贵族阶层看来是非常低贱的。经商期间,管仲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很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天,管仲在街上碰上了年龄相仿的鲍叔牙,两个人攀谈起来,结果越谈越投机,越谈越觉得志趣相近,两人就相约结为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替他解释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事的缺点,完全是爱惜管仲这个人才。

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的大度,使他和管仲结成了生死之交,并成为千古美谈。

第28篇、神医华佗拒绝做官民间故事

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的美名在民间传开了,这引起了东汉朝廷的注意。朝廷于是举华佗为“孝廉”。通常被举为孝廉的人,都出身名门贵族,被举为孝廉, 就有希望做官。像华佗这样的平民百姓能够被举为孝廉,实在是难得。

乡亲们得知华佗被举为孝廉时,不禁喜忧参半。喜的是华佗可以做官了,可以了却父母的心愿,光宗耀祖了;忧的是如果华佗做了官,谁来为乡亲们看病呢?

可是很多天过去了,却不见华佗有丝毫离开的意思。“难道消息是假的吗?”有乡亲问华佗。

“不,是真的。”华佗说,“但我拒绝了。举孝廉,对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来说,也许是做官发财的阶梯,但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哪里有我为乡亲们治病更有意义呢!”

几年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而这次不再是徒有虚名的“孝廉”,而是来自都城洛阳太尉府的征辟信,只要被应征到都城的太尉府,马上就可以成为朝廷的正式官员。这次乡亲们仍然舍不得华佗走,但他们还是打心眼里为华佗高兴。

“这回你可不能再拒绝了。”有乡亲说,“这可是真正的官,你会有府邸、奴仆、家丁,有权有势……总而言之,好处多着呢!吃了这么多年苦,你也该享受一下了。”

“是啊,别再拒绝了,你父亲临终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能做官,为华家光宗耀祖,你可别再让他失望了。”

华佗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谢谢乡亲们的好意,但我还是决定不做这个官。做官不适合我。况且,我最擅长的是医术,如果周旋于宫场,那便是民间少了位良医,官场多了个庸才,于国于民都不是件好事。至于光宗耀祖,我多救几条性命不是更有意义,更对得起华家的列祖列宗吗?”

于是,华佗再次拒绝人朝做官,坚持做一个平民百姓,钻研医术,救死扶伤。

第29篇、依九做生日民间故事

我们这个地方,做生日有个风俗,总是超前一年做,叫做九不做十。做生日为什么要依九,是有说法的。

传说,在明朝辰光,这地方有家人家,孤儿寡母。儿子是个年轻人,因为姓王,人家都喊他小王。母亲是个瞎子,小王很孝顺,总是小心侍候母亲。

有一天,小王在山上寻草,正巧,吕洞宾经过那里,他喜欢管闲事,便落下云头说:"喂,年轻人,你不要再在这里寻草了,明天午时三刻,你就不在人世了,赶快回去料理后事吧!”

小王一听,心里想:这个老头,怎么这样说话。就问:"老公公,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何咒我呢?”

吕洞宾说:"我咒你做什么?你叫小王吧,不错,你逃不过明天午时三刻。”

小王一听急了,双膝朝吕洞宾一跪,说:"老公公,我死了不可惜,可是家里有个老娘,双目失明,我一死,谁照料她呢?”

.吕洞宾点头想道:晴,这位年轻人不错,是个孝子,倒不能忍心不管了,可又为难地说:"我告诉你,我是吕洞宾,我这个人只能管死,不能管生,没有办法救你啊!”

小王跪着不起来,求吕洞宾想法子:"老公公,那么谁管生呢?”

吕洞宾说:"嗯,只有阎罗王能掌握生,就怕你寻不到他。”

小王说:"老公公,你跟他相识,又是好朋友,你跟他说说,帮忙就帮到底吧!”

吕洞宾推不掉,只好附在小王耳朵根上说了一个办法,叫他明朝午时三刻前在花果山。下摆桌酒席,要好酒好菜,摆好碗筷,放在那里,别的就不要管了。

小王连忙说:"好的,好的。”

小王才站起来,吕洞宾就不见了,小王赶到家里,赶紧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也慌了。母子俩整整忙了一夜,把忙好的酒席摆在花果山下。

第二天,吕洞宾约好了一帮神仙来找阎罗王说:"走,我们一起去花果山,敲敲孙悟空的竹杠,弄顿酒吃吃。”

那阎罗王与吕洞宾是好友,听说有酒吃,就腾云驾雾,跟着吕洞宾一块飞到了花果山上头,闻到一股酒气,喷喷香。阎罗王馋唾直淌,落下云头,端起酒盅就喝。吃着吃着,小王出来了,对阎罗王说:"你这个人,怎么能无缘无故把我庆寿的一桌酒席吃掉了。”

阎罗王说;"吃都吃了,有什么办法呢!”

小王说:"你赔我一桌酒席!”

吕洞宾在旁边说:"无功不受禄、总要想办法报答人家呀!”

阎罗王说;"我赔钱吧!”

小王说:"我不要钱,要赔酒席!”

阎罗王逼急了,只好问小王今年几岁,小王说:"十九岁!”

吕洞宾对阎罗王说:"他才十九岁,你掌握生死簿,你看这人有多少阳寿?说出来好让他安排安排。”

"哎哟!你要死了,马上就要到寿了;还说什么寿?”

吕洞宾眉头一皱,对阎罗王说:"这又不费吹灰之力,你在他十九的上面添一个'九'字,不就报答了吗?”

阎罗王双手直摇,说:"不好,不好,改生死簿没有前例,此例一破不得了,触犯天规,要办我罪的。”

旁边的几位神仙嘴上吃得油光光的,心想,不能白吃人家一顿酒席,都帮小王说情了:"这桌酒席是大家吃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玉皇追查下来,大家一起承担好不好?”

阎罗王想想,再也没有别的办法推却了,只好说:"只此一回,下不为例。”

他拿出生死簿来,就在小王的十九上头,添了一个"九"字,这样一来,小王就能活到九十九岁才寿终。

这事一传开来,大家听说在"九"头上庆寿能添寿,以后就都超前一年做寿了,慢慢地就变成"依九做生日"的习俗。

第30篇、包公夸桑民间故事

春光灿烂耀中华,

万岁家里乐开花;

正宫娘娘生太子,

文武百官齐插花。

唯有包黑来得晚,

折根桑枝头上插;

两班文武暗暗笑,

万岁生气不说话。

包黑一见来了气,

竖起眉毛眼睁大;

你们都说桑不好,

我把桑树夸一夸。

桑皮做纸文官用,

桑木枪柄武官拿;

人吃桑果甜如蜜,

蚕吃桑叶丝成绸。

天子穿着黄龙袍,

哪知桑树帮忙大;

民无桑树民难富,

国无桑树国库垮。

别看小小一桑树,

江山社稷不离它;

皇宫虽有天下花,

没有桑树太可怕。

万岁一听有道理,

宫里栽桑圣旨下。

包公点头又摆手,

老包肚里还有话;

民植桑树宫也栽,

王朝马汉逐日查。

别怪老包铁面青,

皇法来保虎头铡。

包公这边话说完,

百官脸上白煞煞。

去花散朝回家转,

传令衙役快备马;

买来桑苗府里插,

县县府府忙栽桑。

桑苗一夜涨了价,

小苗要价二钱八;

王朝忙把桑价报,

包黑一听笑哈哈。

包公一贯断民案,

草木的冤情他也查;

不是包公找事做,

桑树用场实在大。

第31篇、香包谜案民间故事

嘉靖年间,承天府南大街的吕氏邀邻居左家的女儿春荷去逛庙会。谁知人潮拥挤,春荷一不小心与城关南郊的徐秀才撞了个满怀。女儿家羞怯,红着脸拉上吕氏逃也似的跑开了。

从城隍庙回来后,春荷变得茶饭不思,吕氏看出来春荷是得了相思病,便有意去帮她说媒。春荷听了十分高兴,病也好了许多。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春荷正准备入睡,忽然听到有人敲门说道:“姑娘,小生是徐秀才,自城隍庙一别,我对姑娘日思夜想,今晚唐突前来,只求能见姑娘一面。”

一听来人是徐秀才,春荷虽高兴,但她还是拒绝道:“徐公子,夜深人静,孤男寡女怎能共处一室?今夜我送公子一个香包作为定情信物,若公子真对我有意,就请明天带媒人前来说媒。”说完从门缝把香包递了出去。男子叹息一声,接过香包走了。

第二天,春荷苦等到晚上也不见媒人登门,突然,她听到院子里传来父亲的惨叫声。春荷忙推门出来,只见父亲躺在地上,鲜血直流,已经没了气息。巧的是,昨夜送给徐秀才的香包竟落在父亲的身旁,春荷断定是徐秀才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便立即去县衙报了官。

公堂之上,看着跪在地上的徐秀才,何知县厉声喝问道:“徐秀才,你勾引良家妇女不成,竟杀死左老汉,该当何罪?”听何知县说自己惹下了人命官司,徐秀才方才醒悟过来,连忙叩头高喊:“大人,小生冤枉啊!”

何知县让衙役带上原告春荷,并问徐秀才是否认识此女子,徐秀才摇摇头说不认识。见徐秀才不肯招认,何知县再次问道:“你昨夜身在何处?”徐秀才却不说话了。

何知县见徐秀才哑口无言,便知其中定有隐情,于是,便命衙役用刑,可棍棒之下徐秀才还是不招。无奈之下,何知县只得将嫌犯收监,等找到更充足的证据再审。

此案未破,何知县心烦意乱地回到家中,女儿香云试探着伺:“爹,您今天是不是遇到麻烦了?”何知县见女儿问起,便把案情说了一遍。香云听了之后竞也替徐秀才辩护:“爹,徐秀才没有杀人。”何知县便问香云何出此言?

何知县话音刚落,香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爹,女儿可证明徐秀才的清白。因为昨晚我和徐秀才在一起,直到半夜,我才从丫环留的后门回来。”原来,香云与徐秀才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但因门第之见,香云一直不敢对父母提起。

听女儿说完,何知县气得面色铁青,高扬着手就要打下去,可一看女儿泪眼汪汪,只得长叹一声。

既然徐秀才是清白的,那凶手到底是谁呢?见父亲眉头紧锁,香云看了看案发现场的香包后,说:“爹,春荷说她将香包送给徐秀才当定情之物,可徐秀才并不认识春荷,肯定是有人冒名取走了香包,我想春荷一定隐瞒了什么,不妨再传来问问。”

何知县觉得女儿说得有理,忙传唤春荷。一番盘问下来,春荷将城隍庙邂逅徐秀才,邻居吕氏热心做媒的事说了个清楚。何知县忙命捕快将吕氏带到县衙。看着跪在堂下的妇人,何知县问道:“你这妇人,明着是帮春荷说媒,暗地里却与人串通,夺人性命,该当何罪?”

吕氏大呼冤枉,辩解说:“奴家只是同她开玩笑,不想她当真了!”何知县顺着话问:“此事,你还跟谁提过?”吕氏听到这句话后慌乱地直摇头。何知县看出她的慌乱,便厉声喝道:“大胆,若不从实招来,本官可要大刑伺候!”

吕氏哪肯受皮肉之苦,忙说出实情。原来,吕氏的丈夫在外贩卖药材,不甘寂寞的她与聚丰当铺的老板简喜勾搭上了。一天晚上,简喜轻车熟路来到吕氏家中,闲来无事,吕氏便把春荷患上相思病的事说了出来。

事不宜迟,何知县又派人将嫌犯简喜带上公堂。公堂之上,不等衙役们用刑,简喜就全招了。

简喜生性风流,听吕氏说春荷爱慕徐秀才,就打起了歪主意。那天晚上,他偷偷来到左家,准备冒充徐秀才行淫乱之事。谁知春荷闭门不开,只给了他一个香包。简喜只好拿着香包又回到吕氏家,见了吕氏,他掏出香包炫耀起来,一番把玩后就丢在了桌上。

简喜狡猾奸诈,何知县哪肯信他一面之词,怒目而视道:“那这个香包怎会在死者身边?”简喜忙说自己也不知道。

恰在这时,有衙役进来禀报,说小姐突发重病。何知县只得让众人稍候片刻,回家看个究竟。不一会儿,何知县回到衙门,见简喜死活不招,便命衙役棍棒何候,简喜熬不住,只好招认杀人。

短短数日,枝节横生的香包案成功告破。但不巧的是,女儿香云竟患上了一种怪病,郎中说治好这病,需要一味叫太希的药材,但太希产自西域,内地药堂极为少见。

何知县救女心切,马上张贴告示,凡能在三日内送来药材太希者,可获白银五百两。虽然赏金诱人,可一连两天都无人揭榜。

第三天,一个中年男子拿着告示来到衙门,说自己有太希。稍倾,何知县便从后堂匆匆出来。见了知县大人,中年男子取出太希,何知县看了看,在询问清楚此人名叫郝二后,忽然厉声喝道:“来人,将案犯郝二给我拿下!”郝二挣扎着叫道:“大人,为何抓我?”

何知县升堂,指着跪在堂下的郝二说:“左老汉是不是你杀的?”郝二闷声不语。

何知县又说:“吕氏的丈夫曾从西域带回一具太希。前几天你到吕氏家中行窃,是不是你偷走了太希?”

郝二狡辩道:“大人,这太希是小人偷的不假,可跟左老汉的死有什么关系?”这时,香云走出后堂,接过话说:“凑巧的是,你听到他们二人的谈话,并将桌上的香包顺走。你之所以杀死左老汉,并故意丢下香包,是因为简喜与你妻子有染,但简喜财大势大,你奈何不得,所以你趁机嫁祸给简喜。”

郝二仍不肯招认行凶之实,香云拿出一枚布纽扣,说:“这枚纽扣可是你的?”郝二一看,脸色顿时变得煞白。原来那晚左老汉临死时拽落了他的一枚纽扣,见罪行败露,郝二只好认罪伏法。

原来,几次审案香云都在后堂听审,听闻吕氏家中被盗,丢了名贵药材太希;简喜偷香窃玉不成,连到手的香包也不知所终,巧的是香云实地探察,竟发现一枚遗失的纽扣,她假装抱病悬赏求药,引得郝二主动投案。

香云聪慧伶俐,智破香包案,何知县满心欢喜,并许诺不再干涉女儿的婚事。

第32篇、岑港白老龙民间故事

舟山岛西岸有个海湾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上,煞是壮观。年复一年,在岭脚边冲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龙潭”。

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干旱之年,那白龙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喷降下来,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白龙,都称他为“岑港白老龙”。

有一年,又逢干旱,白老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听一信了东海龙王的馋言,降下旨意,不许他再到东海吸水。白老龙只得忍气吞声回到龙潭。一路上,只见禾菽枯焦,遍地生姻,心中好不怆然。一行走之间,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浑身披麻,正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老龙听了不免心酸,便上前问道:

“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那妇人抹泪一看,见是一位白须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关切地看着自己,心里一暖,便哭诉起来。原来那妇人名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子,夫妻十分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半年,就碰上这大旱季节。田里没指望了,丈夫便邀集乡亲们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横祸,船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她一个年轻寡妇,无依无靠,好不凄苦。

白老龙听了非常同情,叹了口气说:“大嫂不要过份伤心,自古人死不能复生。若不嫌弃,我愿帮你捕三年鱼。”

青莲一怔,慌忙收泪道:“这……这如何使得!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你这样大年纪怎么受得起!”

白老龙捋着白须说:“大嫂尽管放心,老汉自有道理。”

青莲见他说得诚恳,心里暗暗嘀咕道:“瞧他的模样,八成也是个落荒遭灾的。我何不积点阴德,将他收留下来。”于是说道:“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就让我认你作爹吧!”.说着就要叩头。

白老龙心里好不喜欢,忙伸手将她扶起,笑着说:“青儿不必多礼,老汉当之有愧了!”

当天夜里,白老龙借着星光叮叮当当动手修起船来。青莲回家,取出一畚斗糯米,按照白老龙的嘱咐,做了满满一篮糯米块。第二天天亮,青莲提着篮子来到海边,左看右看,却找不见那条破船,心里正着急,忽听有人叫她,定睛一看,见白老龙汗水淋漓地从一条崭新的船里爬出来,才知自己的破船已经修好了,心里又高兴又感激,忙迎上去说:“爹爹辛苦啦!快吃饭吧!”

白老龙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当天就出海捕鱼了。渔船像箭一样驶离港湾,不一刻就来到东海大洋。白老龙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呼噜呼噜”打起瞌睡来。只见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怪,却又不敢叫醒他。不一会,鼾声止了,又听他梦叹般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渔工闻声,慌忙赶到船沿拉起网来。

说也奇怪,几个人拉着偌大一顶渔网,却像扯着一条丝线那般轻巧。拉呀拉呀,拉出海面,竟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条条金光闪亮,尾尾活蹦乱跳。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里。谁知倒啊倒啊,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归航。青莲见捕了这许多大黄鱼,心里高兴极了!大伙听说这个白须白发老人捕鱼的本事这么大,都纷纷赶来,求他作大伙的带头老大。白老龙捋着白须哈哈笑着,满口答应了。

从此,白老龙使领着大伙起早摸黑地捕起鱼来。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捕上来的鱼又大又肥,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白老龙又领着大伙出海去了。青莲在家准备好白老龙爱吃的糯米块,照例到海边去等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莲又饿又累,就倚着礁石打起盹来……

突然,她望见面容憔樵悴的义父匆匆走来,满怀悲愤地对她说:

“青儿,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白布。”说罢飘然而去。”

青莲上前去拉,却扑了个空。顿时惊醒,才知是梦,心生疑惑。突然,只见海面上呼啸的狂风推着小山似的大浪铺天盖地涌来。这风多大呀!

把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把最坚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连怔怔地望着汹涌的大海,想到自己丈夫的悲惨遭遇,立时脸孔发自,浑身发抖,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风平浪息,可是好心肠的白老龙却再也没回来。青莲想起梦里白老龙跟她说的话,就决定要到岑港岭下去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白老龙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上路了。

走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村又一村,终于来到岑港岭下,举目一看,只见四野茫茫,哪有一户人家?心里不免有点害怕。正在焦虑,猛见岭脚边有一个石潭,上面悬着百尺飞瀑,就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块,叫一声爹。丢了一阵,叫了一阵,潭中突然泛起一阵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对龙角来。

青莲吓了一跳,却听潭中传出声音道:“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干爹。”

青莲听了,伤心地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

白老龙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条白老龙,想不到此番帮助百姓捕鱼,又得罪了东海龙王,在玉帝面前参了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罪下来,把我禁铜在这龙潭之中,不得自由。”

青莲闻言:心里气极啦!顿时揩干眼泪,忿忿地叹道:

“唉!为什勤劳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获罪呢?这样不公平的世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完,她把糯米块全倒进潭里,自己也跟着跳下去。青莲跳进龙潭,就变成一条青龙,跟着白老龙隐没在清清的潭水中。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设立了两个会社:一个叫白龙会,一个叫青龙会。每隔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出会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美观的青、白二龙,穿村游乡,好不热闹。

第33篇、药王孙思邈2民间故事

药王孙思邈,隋唐时人。有《千金方》传世。民间流传的关于他的神奇故事不胜枚举。

有一天,孙思邈到远处去出诊,当他经过一个村口时,正巧见几个人抬着一副棺材,匆匆地出了村子,后边还跟着几个送葬的人,情景甚是凄凉。孙思邈见棺材抬过来,便站立在路旁观看,当棺材从他身前过去时,他看到棺缝里还在向外滴血,血的颜色鲜红鲜红的。

孙思邈清楚地看到这种血色后,不由地思考起来,他想:人死了,血为什么还这样的鲜红呢?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人可能还没有死。

救人之心驱使着他,不能再作犹豫,他便立刻赶上前去大声问道:“棺材里装的是什么人,死了多长时间啦?”棺材后边一位送葬的青年农民,忽然看见有人来问,便说:“这是我的妻子,半夜里生孩子,头一胎遇到难产,到天明就死了。孩子也没生下来,还问这干啥!”

孙思邈说:“我从棺材缝里流出的血色来看,不像死人的血,你让棺材停一下,叫我看看情况,或许还能够把人抢救过来呢!”

人已经死了,怎么还能够救活?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仍然抬着棺材匆匆地向前地走。后来在孙思邈的再三说服下,青年农民才让抬棺材的人把棺材停在大路旁边。

打开棺盖一看,那位青年妇女的脸色像黄裱一般,没有一点血色,样子显得十分可怕。孙思邈伸出手来,摸摸她的脉搏,果然不出所料,青年妇女的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着。孙思邈很快选好了穴位,给她扎了几针,又从药包里取出一点药,给她灌进了口里。

这时,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等待着……

抬棺材的人蹲下吸了一锅烟的工夫,青年妇女就生下了一个胖娃娃。在婴儿的哭声中,产妇也慢慢睁开了眼睛,苏醒过来了。

大家看到孙思邈根据对血色的判断,救活了两条性命,都感到十分惊奇,说他是神医下凡,非常佩服他。产妇的丈夫看见妻子活了,又安全地生了孩子,于是由悲变喜,紧紧拉着孙思邈的手,半天才说道:“我一家三口人,怎么报答你的恩情呀!”

孙思邈说:“不必谢我了,赶快把人送回去好好调养。”说罢,便大步向前走去,给远村病人看病去了。

人们看着远去的神医的背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第34篇、长脚考尔特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对夫妻,他们虽然生活在爱尔兰的丰饶之乡,但结婚二十多年,却没有孩子。一天早晨,丈夫戴姆德到野外去打野兔。地上下了一层厚厚的雪,空中飘着浓浓的雾,两米之外什么也看不见。虽然戴姆德对方圆一里之内的每一寸土地都很熟悉,但他还是迷失了方向。他想到田边的松树林里去,那里常常有兔子出没。

他走啊走啊,一连走了几个小时,还是没有找到田地的边缘。最后,他想回家去,可回家的路也找不着了。他走得精疲力竭,便坐下来休息。忽然,他看见一只老兔子一跳一蹦地向他跑来。他举起手想打死它。可是,兔子往旁边一跳,说:“住手,戴姆德!别打死你的朋友!”

戴姆德被吓得晕了过去。当他苏醒过来时,那只黑兔子站在他面前,对他说:“别害怕!我不是来伤害你的,而是来帮助你的。你迷了路,因为你误上了迷岗。如果不是我同情你,你一定会被冻死在雪地里。你很清楚,你杀死了很多我的同类,它们也没报复你。甚至在你干了那么多伤害我们的事情后,我还为你做好事!告诉我,什么是你最大的心愿?除了天堂,无论你想要什么,我都能帮你得到。”

戴姆德考虑了一会儿,说:“我已经结婚二十多年还没有孩子。我和我的妻子将来身边连个养老送终的人都没有。因此,生一个孩子就是我和我妻子的最大心愿。可是我担心我们已经太老了。”

“不,”兔子说,“从今天起,几个月后你妻子就会生一个儿子,他的模样将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现在,你跟着我走,我把你领回家去。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也不能告诉任何人你见过我。另外,你还要答应我,从今往后你再也不杀死一只兔子!”

“我答应你。”戴姆德说。戴姆德回到家时,他妻子罗伊莎说:“你在哪儿待了这么一整天?看把你冻得发僵,饿得半死的样子。”

“我误上了迷岗,找不着路了。不过我告诉你,从今以后只要我活着,我再也不去打兔子了。”这话叫人听了真是莫名其妙!

从此以后,除了孩子,戴姆德别的什么也不想。当他发现,他的妻子真的要给他生一个孩子时,他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他让人做了一个摇篮,并做好了一切准备。邻居们看见罗伊莎怀了孕,都感到十分惊奇,因为她已经五十岁开外,她的身体又干瘪得像个七十岁的老太婆。大家都谈论着罗伊莎和戴姆德。

九个月后,罗伊莎果然生了一个小儿子。他有四英尺长,瘦得像一根棍子,长着两只特别长的脚。女人们,无论老的还是少的,都感到惊讶不已:她们还从未见过像这样的新生儿呢!戴姆德请她们喝酒,她们就不住地夸奖孩子,直到把酒全部喝光。可是过后,她们又说起坏话来。

“ 他为什么叫小戴姆德呢?”一个喝醉了的老太婆问。“我看哪,”另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说,应该叫他考尔特·科斯哈达(细长脚)!”——“那我们就送他这个名字吧。”第一个女人接着说。罗伊莎听见她们的话,气得不得了。她把戴姆德叫来,小声告诉他,那几个女人在暗暗地讽刺小戴姆德,他应该把她们从屋子里赶出去。

戴姆德向那几个女人冲去,要把她们赶走。于是在戴姆德和那几个老女人之间,发生了一场在丰饶之乡还从未有过的无休无止的谩骂和争吵。但是,“长脚考尔特”这个名字还是牢牢地粘住了小戴姆德,直到死去。

小家伙长到十岁的时候,身高已经超过六英尺。可是他的身子瘦得像根钓鱼杆,他的脚从踝骨算起足有一英尺半长,像大拇指一样细。在整个爱尔兰,没有一条猎犬跑得有他那么快。他很少走出家门,因为大家总取笑他。二十一岁时,他的身高已经超过七英尺半,但他的身子并没有比十岁时长粗多少。他吃得很多,喝得也不少。大家都说他根本不是正常人。说不定他连内脏也没有。然而,在戴姆德和罗伊莎看来,全国没有一个像他们的儿子这么漂亮的小伙子。他们认为,只要停止长个,他就会长粗长胖,身上的肉也会多起来。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一天,考尔特同他父亲一起去泥煤田挖泥煤。忽然,他看见一只兔子在前面跑,一只黄鼠狠在后面追,眼看就要追上了。兔子拼命地大声叫喊。考尔特跑过去,赶在黄鼠狼前面捉住了兔子。黄鼠狼顿时大怒,向他发起攻击。黄鼠狼向考尔特眼睛吐唾沫,弄瞎了他的右眼。随后,黄鼠狼消失在一个泥煤堆里。

在考尔特同黄鼠狼搏斗的时候,兔子一直藏在考尔特的怀里。黄鼠狼跑走以后,兔子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考尔特,但是你自己也有危险。黄鼠狼是一个女巫。你只剩下了一只眼睛,但是没关系,你把你的手伸进我的右耳朵,就会发现一小瓶油。你把瓶里的油往眼里涂上一些,你的眼睛就会失而复明,同原来一样。”

考尔特照它说的去做,果然恢复了视力。兔子接着又说:“那么现在你放我走吧,如果你要帮猎人找兔子,就到湖岸边的灯心草滩去找,我在那里。世界上没有一只猎犬能追上我。只有你一个人能追上,如果你愿意的话。但是不要把我交给猎犬或猎人!另外,你今天夜里要小心!黄鼠狼会去找你的,如果你不把布里吉德家的公猫抱到床上放在自己的身边,它就会咬断你的喉咙。到时候你会听到它的声音说:‘我是布里吉德家吃肥肉的大公猫。’你一听它说过三遍,便把公猫放开,这样你就脱离了危险!”

考尔特放走了兔子,回到家里。他把这一切都告诉了父亲。“啊哈!”父亲说,“那兔子是你最好的朋友!听从它的忠告吧!不过要注意,这事千万别告诉邻居!免得给他们留下话柄!”“我没有那么傻,”考尔特说,“自打出生起我就不是个嘴巴不牢靠的人。不过我也要请求你,这事一个字也不能告诉我妈。”

傍晚,考尔特到布里吉德家去借猫。当他走到她家附近的时候,他发现一只狐狸偷了布里吉德的一只鹅,就赶快追上去。眼看他就要追上了,狐狸丢下鹅,钻进一片小树林。考尔特把鹅送给布里吉德,说:“狐狸把它抓走了,我又把它夺回来了。”

“谢谢你,”布里吉德对他说:“你有什么事吗?你可是稀客呀!”“我想请你把你家的猫借给我。我们家的面袋都被老鼠咬破了。”“把它抱走吧,”她说,“什么时候把你家的老鼠捉完了,再把它还给我。”

考尔特把猫抱回家,放在床上。可是他一点儿睡意也没有。将近午夜的时候,他听见了那支歌:

我是布里古德家吃肥肉的大公猫。

我是布里吉德家吃肥肉的大公猫。

我是布里吉德家吃肥肉的大公猫。

说到第三遍时,那声音离他已经很近了。这时,公猫突然跳起来说:“你这撒谎的女妖!不是我,而是你偷吃了大肥肉!”它扑上去抓住黄鼠狼。于是一场搏斗开始了。还从来没人听到过这样激烈的撕咬、抓挠和尖叫声呢!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发亮。黄鼠狼离开战场,钻进了一个洞里。可怜的公猫身上的皮和毛都被咬光了。考尔特正要捉它,它说:“给我涂些你在兔子耳朵里找到的那种油吧。”考尔特给它涂了油,治好了它的皮毛。公猫对他说:“现在你的敌人死了。”考尔特端来牛奶慰劳它。它喝完奶回家去了。考尔特用草笤帚把地上的皮和毛扫干净。可是地上仍留着血迹。用尽湖里的水,恐怕也难把它们冲洗干净!

一天,丰饶之乡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围猎,一只鹿跑到了那里。当时,考尔特正在田里干活,看见一只鹿被猎狗和骑马的人追赶着跑过来,他也追了上去。一个猎人对他说:“如果你能在鹿过河之前把它赶回来,我送你一块金币。”考尔特很快就追上了鹿,把它赶了回来。猎人给了他一块金币。

那只鹿又朝湖边跑去。当猎狗追上它时,它跳进水里,向对岸游去。猎人们追到岸边,说:“鹿已经跑远了。我们今天再也找不到它了。它逃进树林里去了。”

考尔特听了他们的话,说:“我敢用我的脑袋打赌,赌十个便士,在鹿跑到树林之前,我还能把它赶回来。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就在这里等半个小时。”“好吧,”他们说,“ 我们等半个小时。”

于是,考尔特用尽全身力气追去,很快就追上了那只鹿,把它又赶回到了岸边。猎人们看见了惊奇不已,他们说考尔特是个小妖怪,要把他从当地赶走。但现在他们没有时间对付考尔特。猎狗已经向鹿追去,他们也得跟上去。鹿一直在他们前面跑着,最后,它跑进一片小树林不见了。猎人们只好结束了这一天的狩猎活动。考尔特回到家里,把金币给了父亲,并向他进述了自己的经历。

大约一个星期后,考尔特去泥沼地打牛草,半路上又遇见了那些猎人。他们问他看没看见一只兔子。“没有,”他回答说,“不过我知道哪儿藏着兔子。”“那你去帮我们找吧,”一个猎人说,“我们给你一双鞋做报酬。”“鞋我不需要,”考尔特说,“你们给我两条裤子吧。”“同意。”他们说。“那就先给我吧,”考尔特说,“上个星期你们答应给我十个便士,结果没有给。我惊奇地发现,我也不是个傻瓜!”

于是,他们给了他买裤子的钱。他走到湖边的灯心草滩,找到了兔子。猎犬和猎人们在后面追兔子,但是怎么也追不上。到了第六天,他们对考尔特说,他是个魔法师,给他们赶出来的是一只施了魔法的兔子。考尔特说:“要是你们这么认为,那你们自己去找一只吧。”猎人们气得想抓他,可他太敏捷,他们根本抓不住他。他们跟在他后面,一直追到他家里,要求他的父母把他交出来。“考尔特怎么你们啦?”父亲问猎人。“他是一个小妖怪,”他们说。

罗伊莎听见了,赶快跑过来,向他们保证,她的儿子决不是妖怪。但是无论她怎么说也没用。他们大声叫嚷,如果考尔特不出来,他们就把房子烧掉。考尔特听见他们要烧房子,就从屋里冲出来,用铁锹把他们打倒在地上。

当天,考尔特去泥煤田,打算挖一筐泥煤。在那里他碰见了兔子,兔子对他说:“听着,考尔特,今天夜里有一伙强盗要把你家的房子连同你和你的父母一起烧掉。不过,到时候我要让他们眼前雾气弥漫,使他们迷失方向。他们既找不到去你家的路,也找不到回他们自己家的路,让他们一直瞎转到天亮。”

当天傍晚,强盗的密令从一个传到另一个,几个去烧戴姆德房子的人,午夜前在十字路口碰头。他们大约集合了二十个人,向戴姆德家走去。可是他们怎么也找不着它。他们想回去,又找不着自己的家。当曙光出现在天际时,他们才发现,他们转了一夜、又回到了他们出发时的那个十字路口。从那天夜里起,他们再也不敢找考尔特和他的父母的麻烦了。

一天,戴姆德在泥煤田挖煤,二十年前他迷路时遇到的那只老黑兔又出现了。“喂,”它开口说,“我来通知你,你和你妻子的阳寿都快尽了。如果你们还有什么后事要安排,那就快办吧。你们最多还只能活一个星期!”“那考尔特怎么办?”戴姆德问。“你别替考尔特担心,”兔子说,“他是我的后代,我要把他接到我的身边来。相信我的话吧——他一定比在他的邻居中生活得更幸福!好啦,你再也不用保守秘密了。”

戴姆德心情十分忧伤地往家里走去。在半路上,他遇见了他的侄子,就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给他讲了一遍。“确实是这样,如果你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一个人,你们家就会丢尽面子,我们连埋葬你们的人都找不到。”“除了罗伊莎和牧师,我再也不告诉其他人了。”戴姆德说。回到家里,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罗伊莎。刚刚讲完,罗伊莎就突然咳嗽起来,不一会儿就窒息而死了。戴姆德和考尔特埋葬了她。那个周末,戴姆德也离开了人世。夜里,他被埋葬以后,考尔特就走了。从此以后,再也没人听到过他的消息。

戴姆德的侄子没有保守秘密,不久,这个故事就口口相传,传遍了全国,又传遍了全世界,就像我刚才讲的一样。

第35篇、定州塔的传说民间故事

据史料记载,定州是先有开元寺,后有定州塔。定州塔原名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内,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从京广铁路乘坐火车,或从京石高速公路乘坐汽车,都可遥看它那高耸入云的雄姿。

定州塔高耸如云,巍峨壮观。人们不禁要问,这么高的塔,技艺如此精湛,在当时建筑设备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是怎样建成的呢?

相传,宋朝初年,开元寺僧会能往西天竺(印度)取经,得到佛教中传说的舍利子回来复命。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下诏,命在定州开元寺内建塔纪念,定州知州接到旨意后,急忙绘制塔图,筹集木头砖瓦土石广招名匠,几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工作完成了,塔这么高,用什么办法修建呢?定州知州双眉紧锁,束手无策,怕皇帝的期限一到,性命难保。于是,击鼓升堂,召集官员商议修塔事宜。但当时建如此高的塔没有先例,商量来商量去,终没有想出办法。这时有一文官禀告知州说:“定州这么多能工巧匠,为什么不传他们问一问呢?也许他们有办法。”知府闻言有理,便急忙传唤定州有名望的工匠。不多时,工匠到齐了,见到知州一齐跪倒,只听知州大声说道:“谁有建塔良策,赶紧献上来!”众工匠哪里见过这个场面,早就吓得魂不附体了,谁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知州一连问了几声都没人回答,气得知州面如土色,手拍公案,嗷嗷乱叫。盛怒之下,知州一个个提问,凡不知道者,立即推出斩首。眼看数十名工匠作了刀下之鬼,大堂上只剩下一个工匠了。这时,知州旁边的书办急忙上前劝阻说:“知州大人,定州附近的能工巧匠已经不多了,再这样杀下去,恐怕就更不能如期完工了,依小人之见,莫不如把这最后一个放了,限他几日,如无良策,再杀不迟。”知州闻言有理,高声喝道:“蠢才,今天暂且饶你不死,限你三日之内把建塔两策献上来,如若不然,定斩不饶,退堂。”这工匠回到家闷闷不乐,茶饭不思,苦思冥想。转眼两天过去了,仍没有想出办法来。第三天,工匠心想,这下可完了,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要连累家人,想到伤心处,失声痛苦起来。哭罢信步往酒店走来,想借酒消愁,等着处死。他到酒店喝了个酩酊大醉,然后踉踉跄跄直奔城外自家祖坟而来,免不了又一场痛哭。哭着哭着竟迷迷糊糊睡着了。突然发现他身边站着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头,洪钟般地问道:“你有何伤心事,在这里哭得痛不欲生?”这工匠上下打量了老头一番,见他不似凡人,便将自己从小学艺,历尽艰辛,近日因建塔无方将遭杀头之祸的苦衷如此这般地一一说了出来。老头听后叹道:“我本来有心帮助你,但我已是土埋脖子的人了,力不从心啊!”说完拂袖而去。工匠急忙拉住老头细问,怎奈一抓,竟抓住了石碑。突然醒来,乃是一梦。工匠觉得蹊跷,仔细回味梦中所见老头的话语,想啊想啊,有了,从老头土埋脖子的话里,悟出“土屯塔“的办法来了,工匠急忙爬起来,直奔州衙,献上土屯建塔之策。知州听后大喜,急忙下令动土兴建。

自此,定州开元寺塔建一层,土屯一层,一直到塔尖。

据说工匠梦见的老头,就是木工祖师爷鲁班。

第36篇、三姐弟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在哲炯地方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由于父母早逝,两个姐姐只得承担起抚养弟弟的义务。大姐长得非常漂亮,招人喜欢,但她心狠手辣,爱杀生,就象魔鬼转世。二姐心地善良,尊姐爱弟,把小弟视为自己心上的油脂,眼中的瞳仁。大姐见小弟一天比一天长得机灵、漂亮,早就对他垂涎三尺,总是寻找机会要吃掉他。

这天,大姐让妹妹去放羊,说是由她在家做饭照看弟弟。妹妹识破了姐姐的诡计,执意不肯离开小弟,她说:“姐姐,你还是象往常那样放羊去吧,我一定煮一大锅你要吃的那种肉。”姐姐很不高兴地放羊去了。

妹妹事先从羊圈里留下一只羊,等姐姐回来时,她把弟弟藏了起来,端出煮好的羊肉对姐姐说:“吃吧!这是弟弟的肉。”姐姐一听这话,高兴得手舞足蹈,贪婪地咬嚼着羊腿,吃完后她发现这不是人肉,但没吭声。第二天,姐姐让妹妹去放羊,妹妹没办法,藏好弟弟上山去了。

妹妹傍晚回来后,姐姐拿出弟弟的一根手指头:“昨天你骗了我,我今天把弟弟杀来吃了。只给你留下这根手指头,你吃吧!”听了这话,妹妹又伤心又生气,但她对魔鬼姐姐也没办法。妹妹伤心地哭着,带上弟弟的手指,来到山岗上垒了一个塔,将弟弟的手指放在塔中,不停地念经祈祷,保佑弟弟来世平安。

第二天,妹妹放羊来到山岗,她发现小塔变成了一座小寺庙。正当她惊讶发呆时,忽然一阵狂风吹过,把她怀里的一块“泊域”出产的羊毛巾吹进寺庙里去了。妹妹追着追着进了庙门。只见庙里一位身穿红黄色袈裟的扎巴(僧人)来到她面前,送给她许多玛瑙、绿松石等珍宝。

回家后,姐姐见妹妹脖子上挂着这么多好看的首饰,便急忙追问东西的来历,妹妹如实地告诉了她。

第二天,魔鬼姐姐也学着妹妹的样子,怀揣羊毛巾来到寺庙前。狂风刮了好几次,但她怀里的羊毛巾仍无动静,姐姐只好将羊毛巾扔到寺庙顶上。她走进寺庙,昨天那位扎巴出来接待她,也给她头上、脖子上挂满了珠宝装饰。姐姐高高兴兴地朝家走去。

魔鬼姐姐来到一个水绿如镜的湖边,她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装饰后的模样。当她从湖水中看到自己时,顿时吓得掉进深深的湖水中淹死了。原来,她看到的哪是什么珠宝,是一条条盘在头上,挂在胸前蠕动着的毒蛇和虫。

第37篇、牛郎离婚民间故事


  秋天来了,凉爽的风吹过一望无际的银河三角洲大平原。炎夏悄悄地消退了。收割后的田野,留下齐齐整整的麦茬子。一辆辆牛车、马车上,载着麦捆、麦垛,来来往往地在村庄和田间穿梭。玉米和高粱也开始成熟了,形成了高高的青纱帐。成群的麻雀,看见人来了,立刻像是一阵风般腾起,然后,又像是一阵暴风雨一样落下来。麦田道旁的大树上,有两只喜鹊在呱呱的唱着,它们的羽毛都油光光的,好像是换了新装一样。这两只花喜鹊,不停的接颈交尾,互相啄对方的长吻,一副喜庆的样子。牛郎和他的一双儿女坐在牛车上,他看着树上的喜鹊,一阵惆怅袭上心头,勾起无限愁绪。
  自从离开渭河沿岸那肥沃的八百里秦川,带着一双儿女追媳妇,来到天上银河岸边。时间过的真快啊,流水一般,人间就过去了三千年。在牛郎的眼里,天上人间,其实是没有多少区别的,一样的春夏秋冬,一样的播种收割,一样的在农田里忙活。迎着太阳上工,披着星光下坡,农民一年三百六十天,就为了糊口,填满一家人的嘴。
  不同的是在人间的时候,他是一家四口人,日子虽苦,却过得很开心。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坐在床头上,他讲田里的事,织女霍闪着两只美丽的大眼睛静静地听,手里还优雅地摇动织机纺线。一双小儿女,则不停地嬉闹,日子过得好温馨。儿女们闹够了,睡了。大人也困了,牛郎就吹熄了壁龛里的菜油灯,和织女一起躺下了,互相抱紧了,和她亲嘴儿。
  自从王母娘娘派人把织女抢到天上,并用头上的银簪在他们之间画下一条银河,他们家的生活就彻底被改变了。织女被娘家抢去关了禁闭,每天被强迫要完成工时定额,虽然她蹲的是国企,但为了惩罚她私自下界嫁人,工作量却比所有的纺织女工都多。织女每天辛劳着,每当想到丈夫和儿女就禁不住泪水涟涟,这泪水飘下人间就成了雨水。她不定期的哭泣,总是害得人间的气象局报不准天气,招来老百姓一阵阵非议。
  牛郎呢,一个大男人,带着两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妈,就更不容易。一个农民,凭着一把锄头,一头老牛整日的在土坷垃里刨食,能挣几个大子儿。虽说他是王母娘娘的女婿,可谁认他啊?所以那农业税、人头税、青苗税、猪尾巴大肠税……一干税费是一点都不免,一个子不能少。更可气的是,天上城里住的全是神仙,他们不论男女全都不吃饭,只要喝风饮露就能维持生命。因此上,这南天外乡下,就牛郎一户农民。就这还是玉皇大帝看着小女儿哭得死去活来的楚楚可怜,动了恻隐之心,才没把牛郎从天上轰下去。允许他在银河边上自行种地。并且恩准他一年可以跨过银河与织女见面一次。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两个人可以叙叙旧,谈谈心。
  不过,如今牛郎和织女已经有三年没见面了。这倒不是年年分居两个人感情淡了,而是每年由人间飞来上界的喜鹊出了问题。最近这几十年,人间的变化是翻天覆地,农民们早就不用又臭又脏的农家肥了,改成了干净省事的化肥,也早就不用稻草人、艾蒿燃烟吓唬、驱赶鸟雀和害虫了,而是用了一滴致命的农药。喜鹊吃了被化肥污染的粮食和小虫,渐渐的就有些开始生病掉毛,吃了化肥的喜鹊,还得了肥胖症。因此上,每年能从下界飞到银河搭鹊桥的喜鹊就越来越少。就是勉强飞上去了,也是断羽少毛。这样的鹊桥,摇摇晃晃的很不牢靠。最近两三年,就是这样的鹊桥也搭不成了。害的牛郎、织女是隔河人相望,含泪难相抱。
  秋收过了,牛郎一连几天没下地。楞楞怔怔的想心事。
  这一天吃过晚饭。小女儿洗刷好了锅碗,走出去要和哥哥到银河边上玩耍。忽然看到爹爹一个人蹲在一块青石上流泪。觉得好生诧异,自她懂事起,她眼里的爹爹一向都是很坚强的。于是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问:“爹爹你怎么了,你在流泪?”
  牛郎说:“没什么,丫头,你人间的大伯捎信说,他们下个月来银河探亲。三千年没见到家乡的亲人啦。爹爹这是高兴的。”
  二
  临到七夕,这几天天庭里忽然到处传出一条爆炸性消息:玉皇大帝的女婿,住在南天门外的牛郎要闹离婚。虽说仙界的八卦新闻算不得稀奇,有事没事的就会绯闻满天飞。比方说猪八戒爬上月宫要非礼嫦娥了,贾宝玉在和尚庙里与晴雯偷情了,诈死马嵬驿的杨贵妃偷渡东瀛后,与她的李三郎再续前缘了……这样的消息每天都有好几条,人们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过牛郎要离婚的消息,还是很有杀伤力。
  牛郎要离婚的消息,之所以有杀伤力,是因为牛郎织女一向生活低调,不事张扬。三千年来,一直在天庭城外的银河两岸老老实实,沉默寡言的过日子。尤其是牛郎,从小父母双亡,不识一个大字。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搓麻将、也不会跳舞蹦擦擦,任何的不良嗜好都没有。每天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种他银河边上的三亩地。每年都规规矩矩地带了一双儿女,在七夕夜与织女在鹊桥上会上一会。唯有这一天,天庭上的各大媒体都照例登条消息,表彰牛郎织女对爱情的坚贞,宣扬上帝和王母娘娘对他们一家四口的关心。过了这天,这一家四口就像是仙界蒸发,再没了消息。
  不过,在八百年前,牛郎和织女也风光过一会。牛郎对此终生难忘。那也是个七夕的前夜,大宋朝有个叫秦观的浪漫诗人,也不知道他是别坏了哪根筋,在听说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感动的泪流满面,当时就在月下挥毫,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妙词《鹊桥仙》,词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秦观原本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天朝翰林。此词一出,天下轰动,人们纷纷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很多痴男怨女读了,为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所感动,不由得泪如雨下,泣不成声。那泪水,让开封府的大街整整湿了一个多月,据说黄河也为之涨潮三日。
  这件事不仅感动了民间,也感动了朝廷。为了表彰牛郎织女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朝廷特地颁下圣旨,要求皇家翰林院,把汉魏时曹操儿子曹植编写的“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牵牛织女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始得一会。”这样一个简单故事,要系统化、戏剧化、权威化。以便教化天下百姓。翰林院的翰林们接旨后不敢怠慢,陆陆续续的又增加了织女洗浴、牛郎偷衣、牛衣上天、王母划河、鹊桥相会的诸多情节。一部经典多折连续剧由此诞生,八百年来从未改过。
  这部好戏也传到了天庭,经过专写爱情题材的大师柳永的渲染、谱曲,竟然也感动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们,连演数月,场场爆满。早已成佛的猪八戒看了此剧,不由得泪水涟涟,动了凡心,一时间想起了高老庄的高秀英,竟然要玉帝立刻准他请假,回高老庄探亲;刘海也吵着要回砍樵的大山去会狐仙胡大姐;牛魔王闹着要到新疆火焰山去和铁扇公主团圆;梁山伯也哭着闹着要回宜兴去重游当年和祝英台分手的那口井……鉴于牛郎、织女的这部连续剧太感人了,玉皇大帝也动了恻隐之心,一向怕老婆的他,这次也坚决顶住王母娘娘的枕边风,颁下圣旨,给织女在南天门外树立贞节牌坊,授予牛郎情圣荣誉称号。自此以后,牛郎织女就成了爱情的象征、爱情的楷模。每到七月初七,天下人都对这对模范夫妻顶礼膜拜。并把这个日子,规定为情人节。
  现在,大名鼎鼎的情圣牛郎要闹离婚,这个模范丈夫的标杆要是倒了,可如何是好?因此,一时间天庭上下,议论纷纷,街谈巷议,满城风雨。特别是各种媒介的记者们,更是推波助澜,呼风唤雨,推出各种专栏、访谈,各种博客、微博也不断更新消息。有的说是织女她妈、王母娘娘看不起泥腿子牛郎,给织女物色了大款女婿;有的说是织女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有的说是牛郎这几年种塑料棚发了财有了外遇;还有的说牛郎是时间太久不近女色,跟台湾的前“总统”陈阿扁一样,得了前列腺炎,失去了做爱的功能,因此,心生怨恨……
  尽管传言漫天飞,天庭的新闻办却三绒其口,没有发布任何消息。他们既没出来辟谣,也没证实。
  后来,还是喜鹊的记者朋友乌鸦探听到一点真情:一向古板、老实的牛郎,所以这次心生波澜,要闹离婚,完全是他家哥嫂来天庭探亲旅游惹的祸。
  三
  二个星期前,牛郎的大哥马郎带着妻儿,到天庭探亲,三千年不见了,兄弟两个都好动情。牛郎虽然对哥嫂当年分家时薄情寡义,吞没了所有财产,只给自己留下一头老牛有些不快,但那毕竟是陈年往事了。血浓于水,兄弟情义胜过一切。于是唤过一双儿女,切了一只白斩鸡,泡上一壶地瓜干老烧酒。兄弟两个就对饮起来。
  酒过三巡,马郎开腔说话了:“兄弟,大哥当年有些对不住你,你别往心里去。其实,大哥心里是一直惦记你。原本啊,我以为你和弟妹到了天上能过上好日子,在咱家乡,人人都说天堂美啊。可是你看看你,依旧是三间破屋,家徒四壁。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电烤箱,你是一样家用电器都没有,这日子过的……”马郎一阵心酸,有点说下去。
  马郎喝了口酒,继续说:“兄弟啊,咱家乡啊,现在跟以前那是大不一样了,只要你肯劳动,能吃苦,就能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咱那渭河边上的小村庄,现如今家家都盖上了青砖大瓦房,种地不用牛了,开上了拖拉机。池水不用到河里挑了,用上了自来水。烧饭咱也不用柴了,烧上了煤气。就是穿衣穿鞋也都不用你嫂子自己做了,到店里按了自己的型号买了就行。可比你这天庭的日子舒服多了。”
  “还有啊,咱家乡的规矩也早就变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只要不犯法,谁也不能把两口子像你们似的给扯这么远。就是爹娘也不行。谁要是做下你丈母娘这样的事,那就要犯破坏他人家庭幸福罪,轻的要教育,重的要判刑呢。”
  “兄弟啊,你和弟妹的事,大哥我也操心哪。你看你们一年就见一次,这也不是个事啊。都三千年了。你再也不能等下去了。这个事咱得去上访,要么叫你们夫妻团聚,要么就干脆离婚。这样吊着那天是个头啊。我晓得你们夫妻感情好,可这好也得有个内容吧。三千多年来,你吃不上她烧的饭食汤水,穿不上她做的鞋衣。一年一次走到鹊桥上,想说说私房话,做点夫妻做的事,守着那么一大堆的喜鹊,你也没办法说,没办法做,你说不是啊,兄弟?这算什么夫妻。”
  “还有啊,兄弟。天下的鸟人多了去了,为什么是喜鹊每年七夕给你搭鹊桥?这个秘密是喜鹊的朋友乌鸦告诉我的。那年你丈母娘抢了你媳妇织女到天庭,你带了孩子在后边追。你丈母娘用银簪划出银河把你们隔开。玉皇大帝看你们可怜,就让喜鹊去传圣旨,让你们每七天可以见一次,谁知道,喜鹊那日多喝了点酒,传话传成了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天下所有的喜鹊,在七月七日这天,到银河上去搭鹊桥,供你们踩踏,出出气。虽然大家都说乌鸦嘴,乌鸦嘴。说是乌鸦说话没准头,这件事却是真的。因为宋朝诗人晏几道先生也知道的,他还写了首诗呢。诗太长,我记不住,只记得里边有两句是这样的: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兄弟,你记住,乌鸦不是好鸟,爱翻弄花屁股的喜鹊也不是个好鸟人。”
  “兄弟啊。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三千多年了,很多话,我一时半刻给你说不清楚。你走不开,现在孩子们正好放暑假,可以请侄儿、侄女跟我回家去看看。如果大哥说得不错,你就听我一声劝,咱就离了婚,回老家去种地吧。这天上住的都是读过硕士、博士的神仙,你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怎么弄得过他们。再说了,人家织女那是中央领导的子女,咱跟人家那原本就是门不当,户不对。咱是真得高攀不上。人家为啥要划条银河把你们隔开?那是人家当领导的顾忌颜面,明里不好说,给你个暗示,叫你自觉离开。你傻傻的蹲了三千年,到现在怎么还不明白。别说天上了,就是人间,现在要娶媳妇,没有票子、房子、车子、位子也没谁愿意嫁给你。且别说人家织女还是个仙女,就是个村女没钱没物的都嫌你埋汰。”
  这顿饭,马郎是苦口婆心说了许多,牛郎呢,原本就是个话不多的闷葫芦,给大哥这一席话说得是无话可说。虽然他只是点头,没啃声。心里却对大哥的话很认可。但是,对于要和织女离婚,他却很不情愿,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呢。
  马郎在银河边上,转了几转,觉得比自己渭河两岸也没什么特别。牛郎带他到天庭的大街上观光浏览了一番,马郎觉得城里的亭台楼阁虽然高大,但比起自己打工的城市,要破败了许多。现如今自己打工的城市,每天都有几座高楼拔地而起,马赛克、玻璃幕墙,金光闪烁,哪像天庭里的房子,仍旧是青砖琉璃土卡卡的。马郎大失所望,带着一家人和牛郎的一双儿女回下界老家去了。
  过了几天,跟大伯回下界老家的一双儿女回来了。
  小牛哥汇报说:“爹爹,现如今下界咱老家比我小时候,那真是大变样了。俺大伯说得那都是真的。”
  小牛妹不等哥哥说完就抢着说:“爹爹。大伯家和村里人都住在农民公寓的大楼里,又漂亮又舒服。大伯带我去了咱老家的西安城,比天庭玉皇大帝俺姥爷家大多了。城里还有个飞机场,好多的钢铁大鸟,可以天上地上随便飞。可不像咱到哪里去都要披张牛皮,土卡卡的。”
  ……
  兄妹两个叽叽喳喳的汇报了好半天。牛郎听着、听着动心了。他在想,大哥说得也对啊,我不能没个伴,孩子们也不能没个妈。这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四
  牛郎想明白了事理,就割了三斤牛肉,提了两瓶西凤好酒进城了。他要找那位八百年前为他和织女写过赞歌的大诗人秦观。有人给他介绍说,这秦观你别看他只是个风流才子,当年在下界却是吃过几次官司的,也在省里头当过两任判官。对当庭辩护很有经验。牛郎在城里的猫眼胡同找到秦观,送上了好酒好肉,说明来意。想请秦学士代写离婚诉状,并请他作自己的代理律师,秦观爽快地答应了。
  这些日子,天庭里好像没有什么动静,其实,那是外松内紧。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为牛郎闹离婚的事,进行了几轮讨论。玉皇大帝的意思是:虽然牛郎当年趁织女在湖里洗澡,偷了她的粉红裙,有逼人成婚之嫌,行为有些无赖。但婚后对待闺女还是真心。已经惩罚了他三千年,就让他们夫妻团圆算了。让他们离婚那万万不能,这样做岂不坏了皇家的名声?王母娘娘却骂道:“呸,你个老糊涂,咱家织女那是金枝玉叶,让个下三烂的泥腿子骗去当媳妇,你还不嫌丢人?离婚,没门。团圆更没门。就这样给他吊着。”
  玉皇大帝说:“问题是人家现在上法院把咱给告了。咱总得有个说法吧?”
  “什么说法?”王母娘娘把嘴一撇:“我倒要看看,天庭法院那个法官他敢开庭,老娘不把他打进十八层地狱,我就不叫王母娘娘!”
  “哎哟,我说老太婆啊。我们天庭最近一直强调要加强民主法治,我在大会说,你在小会讲。报纸、杂志也天天登,你总不能让人家觉得你是说一套,做一套。这样要失去老百姓的信任的。”
  “我说你个老糊涂啊,你就别啰嗦了。我就依了你,民主也好,法制也好,咱们法庭上说。这些法官都是咱任命的,我就不信了,咱们还有打不赢的官司。”
  法庭在七夕的夜里,如期开庭。主持开庭的是天庭司法界元老太白金星。就是当年被孙悟空砸了炼丹炉、偷了仙丹的老儿。这老法官在天庭素以为人和蔼,主持公道而著称。
  见该到庭的人到的差不多了,太白金星拿起惊堂木,在台子上敲了三下,然后朗声说到:“河西牛郎诉状说,由于丈母娘王母娘娘抢走妻子织女,并从中作梗,害他三千年来,与妻子一直分居银河两岸,独自抚养一双儿女,实在不堪。且团圆无望,因此提出离婚一案。本庭本着宁拆一座庙,不散一家亲的原则,在庭审前,先进入调解程序,请大家说说看看。”
  太白金星话音刚落,就听到哇得一声哭喊,只见被告席上站起来泪人般的织女,不顾一切的奔向原告席,一把抱紧了牛郎放声大哭。她一边哭一边说:“狠心的郎君啊,你怎么能把为妻抛弃。你还记得当年在下界,为妻我写给你的那首诗吗?”说罢,织女吟诵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织女诵罢已是泣不成声。牛郎听了也是泪流满面,他抱紧织女悄悄地说:“爱妻,我不是真要和你离婚,我是提出条件要和你团圆。”织女听了这才渐渐停止哭声,继而小声的嗔怪道:“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牛郎回答:“我牛郎不认得字,一不会打手机,二不会QQ,怎么告诉你啊。”织女说:“你真笨。”
  太白金星见织女的情绪平伏下来了,就说:“本庭继续调解程序。”
  王母娘娘站起来,一首叉腰,一首指着牛郎的鼻子说:“牛郎,你个小无赖,想离婚,没门!你当年见我闺女人靓貌美,骗她为妻,为你养下一双儿女,现在听你阿哥说下界富裕了,美女成群,你就想离婚另觅新欢,这是始乱终弃,老娘我绝不答应!”
  “夫人息怒,你听我解释。”牛郎的辩护律师秦观捋了把胡子说:“我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有两个标的,一个是要求离婚,一个是要求夫妻团圆。三千年来,在王母娘娘的干涉下,这对苦命鸳鸯,既不能团聚,又不能离婚,女不能再嫁,男不能再婚。孔子他老人家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样让夫妻长期分居,不能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实在有违人性。是可忍,孰不可忍!”
  “放屁!一派胡言。”王母娘娘不待秦观说完就倒竖柳眉大声呵斥:“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八抬大轿,明媒正娶。像牛郎趁我闺女下湖洗澡,偷人衣裙,就地逼婚,简直就是流氓行为,不予惩罚,岂不要坏了天庭的道德,破了上界的规矩?”
  “夫人,请您息怒。这里是法庭,不是你在家可以随意撒泼骂人。其实就是本律师,也在当堂看出来了,我的当事人夫妻感情很好,基础牢固,不应离婚。你既然不同意他们离婚,就应该同意他们团聚。你是丈母娘,也是位母亲。你不为女婿着想,也得为女儿想想吧,你难道就忍心叫女儿一生守活寡吗?你觉得这样女儿会幸福吗?”秦观毕竟做过多年的判官,说起话来于情于理,滴水不漏。倒也叫泼辣的王母娘娘一时无语。
  这时一直故作矜持,不曾说话的玉皇大帝发话了:“多年来,我一直和王母娘娘坚持在天庭讲民主,讲法制。今天,我们以普通父母的身份来到法庭,并且作为被告坐在这里,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民主、法制的示范。你们大家说是吧?”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下来,顿了一顿,迎来噼里啪啦一阵掌声。然后,他继续说:“但是啊,有些事,平民老百姓可以做,我们自己就不能做,要考虑影响,照顾大局。牛郎啊,还有织女,你们是我的女婿、女儿,也可以说是中央领导的子女。你们就不能闹离婚,这样影响不好。不符合安定团结,这样做他也不和谐。”说到这里,他又停了一停。赢得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
  掌声过后,他斜了秦观一眼:“我女婿牛郎,是个不识字的农民,思想觉悟低,一时冲动要闹离婚,也还情有可原。你秦观就不同了,你是翰林呢,中央办公厅的高级干部,你要讲政治,要跟我和王母娘娘保持一致才对。一把年纪了,怎么能跟着小青年胡闹呢?我看你,就别在这跟着起哄了,赶紧地回家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去吧。”
  “您,您……”秦观给玉皇大帝一阵数落,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忽然,夹起皮包,把杯子往桌上一顿,走了。
  看见牛郎的辩护律师被轰跑了。玉皇大帝又把脸转向牛郎:“牛郎,我的爱婿,你把真心话,告诉我。你是愿意像你大哥建议的那样,下界另娶呢?还是愿意和小女织女呆在一起?”
  牛郎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想下界另娶,我要和织女呆在一起。就是回我渭河老家种地,我也要和织女呆在一起。”
  “嗯,孩子,这就对了。那你还要离婚吗?”玉皇大帝问
  “我的律师刚才都说了,要么让我和织女团聚,要么判我们离婚。这样不死不活的日子,我真不想过了,我情愿带一双儿女,回老家去种塑料大棚去。我们下界老家的日子比这里红火多了,我对这里没什么留恋的。”牛郎决绝地说。
  “嗯,那织女我儿,你也说说。”玉皇大帝自己做起了法官,主持庭审,早把太白金星给撇到了一边去。
  “我坚决不同意离婚。我死也撇不下我的夫君和一双小儿女。要是牛郎再回下界,我就跟着去。如果你们还像现在这样拦着我,我就跳下银河,横竖是个死!”织女还没说完,又哇哇的哭了。
  “哼,既然如此。本庭的调解程序到此停止。太白金星老儿,你就直接读判决书吧。”玉皇大帝说罢,一屁股坐在了主审法官的椅子上。
  “现在全体起立。”太白金星站起来,用力敲了一下惊堂木。用颤巍巍的声音读到:“判决书——本庭经过充分调解和讨论,本着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经调查发现,牛郎与织女的婚姻,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不符合传统习俗;既无充分的自由恋爱,又没到政府部门领取婚姻证书。也不符合现代婚姻的法制精神。有骗婚、逼婚行为,还涉嫌非法同居。因为情节不算严重,且目前男女二人的感情很深。所以,本庭经合议再三,感到既无法判决二人团聚,又没法判决两人离婚,只能维持现状。”
  太白金星读完判决。手还没有放下。只听得咕咚、啪啦两声巨响。大家一起向声响处望去,原来是牛郎、织女一时气绝,昏死了过去……

第38篇、鲤鱼跳龙门2民间故事

在很早以前,宁河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每年六月六日它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和一百头猪羊供它享用。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这天清晨,她又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水,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活泼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和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上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候,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入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蹿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使劲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百姓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人们为了纪念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上修起了一座鲤鱼庙。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这是一篇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主人公玉姑为了为民除害,不畏艰险去寻找鲤鱼仙子,最后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杀掉大黄龙,这种牺牲精神值得每个人感动。
  生活和学习中也需要这种牺牲精神,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春天辛勤耕耘,秋天才能收获累累的硕果。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有恒心,有耐心。玉姑曾有好几次登上云台观找云台仙子,都没有见着。但她并没有因失败而放弃自己的愿望,而是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直到目标实现为止。
  此外,玉姑为了找到鲤鱼仙子,在路上吃了很多苦;当她知道自己必须牺牲自己的生命时,仍然毫不犹豫,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尤为可嘉。我们遇到困难时同样也不能退缩,有了决心、恒心和不畏困难的勇气,我们就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了。

第39篇、良心和天鲤民间故事

有个青年叫良心,这天,他在湖里打鱼,天下着雨,快要黑天了,连一条小鱼也没有打着,浑身淋得像个落汤鸡。他垂头丧气地背起渔网正想回家,忽然听到湖水里哗啦一声。“是鱼!”良心把网一张撒了过去,拉上网来一看,竟是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鱼。良心高兴了,就背着大鱼回了家。
  刚一进门他就喊起来:“娘,快烧锅,熬鱼吃!”
  良心的娘已经饿了一天,慌忙接过鱼篓一看,大吃一惊:“老天爷啊,这哪里是吃的鱼,是天鲤神鱼啊!吃了会遭天打五雷轰的。”
  良心一听娘说是天鲤神鱼,也害怕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就背着天鲤神鱼上镇上去了,想用鱼换点米面来。良心来到镇上的菜市里,把鱼往摊上刚一摆,就围了很多很多买鱼的,这个要买,那个也要买。正要卖给一个人,一个老渔翁说:“这是天鲤神鱼,吃了会有罪的。”老渔翁这么一说不要紧,买鱼的人走得一干二净,谁也不敢买了。良心只好饿着肚子,背起天鲤鱼走回家里。
  良心的娘一见神鱼没卖,就小心地将鱼接过来,放进了一个大水缸里。
  过了一会儿,良心饿得难受极了,不问三七二十一,摸起把菜刀就在缸沿上磨了起来。
  天鲤鱼见良心在水缸上磨刀,就说话了:“良心哥,你磨刀干什么?”
  “杀你吃!”良心说。
  “求求你,好心的良心哥,甭杀我了,你要啥我给你啥。”天鲤鱼求饶。
  良心一听说要啥给啥,就说:“好吧,你每天能给俺送一吊钱来,够俺娘俩吃饭穿衣的,就不杀你。”良心说完,只见天鲤鱼在水缸里一打挺,缸里涌出一吊钱来。打那,良心就不再下湖打鱼了,靠天鲤鱼送钱吃饭穿衣。
  一年过去了,良心又想,天鲤鱼的钱只够维持生活的,还没有积存呀。
  这天,良心又拿着菜刀,在缸沿上哧哧地磨起来,天鲤鱼又问:“良心哥,你又磨刀干什么?”
  “杀你吃!”良心说。
  天鲤鱼又求饶了:“好心的良心哥,你甭杀我了,你要啥俺给啥。”
  良心说:“只要你每天给送两只元宝来,就不杀你。”说完,只见天鲤鱼一打挺,水缸里蹿上来两只明晃晃的元宝。打那,天鲤鱼每天都给良心送两只元宝。
  春去秋来,整整三年,良心盖得楼房瓦舍一片明,成了方圆几百里的富裕人家。
  这天,良心骑马来到一个小镇上,见一群人围在街旁看京里发来的皇榜,上面写着:“皇上的女儿腹疼不止,只有吃了天鲤神鱼才能治好,谁要是把天鲤鱼献上,就招谁为驸马。”
  良心看完皇榜,高兴地勒马回家。俗话说:“家有财产万贯,不如进京做官。”机会已到,这驸马可不能给别人争跑喽。良心想着想着回到了家里,派人套上大车,水缸里又添了水,连鱼带缸拉着进京上贡去。
  到了金銮(luán)殿前,御史禀报皇上:“有人进贡天鲤鱼来了。”皇上大喜,马上派了大臣去接贡品。大臣们把水缸抬到皇上面前过目,谁知一掀缸盖,水缸空空的,既没鱼也没水了。
  原来,在大臣们接水缸的时候,天鲤鱼带着水就往东海去了。
  皇上一看空缸,大发雷霆:“这个小畜生,竟敢欺君,快快拉出去斩了!”良心当即被斩首在午门。
  天鲤鱼走了,良心被杀了,这是忘恩负义的结果。打那就留下了“不讲天理,没有良心”的说法。
  看完这个故事,不禁让人想起诗人普希金用叙事诗写成的童话故事《渔夫和金鱼》,故事中的良心和《渔夫和金鱼》中的老太婆很相似。
  “他在湖里打鱼,天下着雨,快要黑天了,连一条小鱼也没有打着,浑身淋得像个落汤鸡。”这表明良心家里很穷,但他当时还是爱劳动的。“好吧,你每天能给俺送一吊钱来,够俺娘俩吃饭穿衣的,就不杀你。”从这里来看,良心的愿望还不高,要的是满足生活需要的钱。但是“打那,良心就不再下湖打鱼了,靠天鲤鱼送钱吃饭穿衣”,“只要你每天给送两只元宝来,就不杀你”,从后来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良心开始得寸进尺。靠着天鲤神鱼送给他的元宝,他“成了方圆几百里的富裕人家”。按说良心应该很知足了,但他贪婪的心还不满足,不知恩图报,去报答天鲤神鱼,反倒忘恩负义,为当驸马,将天鲤神鱼上贡,落了个被斩首的下场。故事告诉我们,像良心这样贪得无厌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古人有“受恩莫忘”的说法。我们受到别人的帮助,应该牢记在心,并想办法回报帮助我们的人。恶毒而且贪心的人,最后只能一无所有,没什么好下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像良心那样贪婪,只要生活过得安宁就行了,不要总是冒出一些不现实的想法。这样,最后也只能空叹息!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帮助了别人,而向被帮助的人索取报酬。古人还有一个说法——“施惠无念”。这告诉我们,给予他人帮助,给予他人温暖,不是为了他人的回报!
  让我们记住: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第40篇、遇盗民间故事

明朝有个姓沈字文卿的读书人,家中很穷,除了一些书籍,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一天夜里,他刚刚睡下,就听见窗户“吱”地一声被撬开,接着有一个人悄悄跳进来。

是小偷!他心里想着:本地小偷知道我穷,从来也不光顾,说不定是外来的,我得跟他说明白。

他先咳嗽一声,小偷赶紧蹲下了。他慢慢地一字一字地念出一首诗,好让小偷听清楚;

风寒月黑夜迢迢,

辜负劳心走一遭。

只有破书三五册,

也堪将去教儿曹。

大意是说:你看天这么黑,夜这么冷,真对不起让你大老远地白跑一趟。我这里只有几本破书,要是看得上的话,也值得带回去教儿孙们念念。

小偷听了,转身从窗户逃走了。

第41篇、死而复活民间故事

唐代贞元年间,有位诗人崔护,住在长安。一连参加几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心里挺不痛快。

这年清明节,他独自一人到城南去散散心。不知不觉进了一个村子。这时,觉得口渴了,就敲了一家的门,要口水喝。开门的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亲手为他捧出一碗水。他喝得心里很畅快。

这女子给他印象非常好,也非常深刻。第二年清明节,崔护又到了这家门前。只见门户还是去年的样子,但上着锁,他想念的女子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左边那扇门上题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些日子,他放心不下,又来看看。有一位老人开门迎接他。当老人知道崔护就是写诗的人,便对他说:“前些日子,我女儿回家,读了门上的诗,又得了病,已经死了。”

崔护十分难过,请求让他进屋去看看,老人答应了。崔护看见那女子还在床上,就流着泪哭道:“你看看,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呀!”一会儿,竟出现了奇迹:那女子睁开眼睛,又复活了。

老人欣喜若狂,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这对年轻夫妇,日子过得很幸福,崔护也考中了进士,后来当了岭南节度使的官儿。

第42篇、虎跑天下第三泉民间故事


  自古品茗讲究好茶配好水,而且以好茶产地之好水尤佳。拿西湖来讲,《龙井茶叶虎跑泉水》号称《西湖双绝》,向为人所津津乐道。

  尽管虎跑泉水质甘洌异常居西湖山泉之最,但它跻身全国名泉之列被人品评却是迟至清代的事。清乾隆帝曾特制一种银斗,专门用来精量水之《轻重》(比重)而定水质之高下。经过多次精量,评定北京海淀镇西的玉泉水质第一镇江中泠泉次之,无锡惠山泉与杭州西湖虎跑泉并列位居第三。这样,虎跑泉才获享《天下第三泉》的殊荣。

  《天下第三泉》美名的姗姗来迟,与龙井茶的大器晚成有关。唐代,西湖天竺、灵隐一带虽已产茶,但档次不高,陆羽《茶经》仅列为下品。宋代,杭州饮茶之风大盛,但当时普遍饮用的是蒸制而成的《龙团凤饼》,须经碾碎后入水烹煮方可品饮,当时福建所产的建州贡茶最受推崇,西湖所产茶沿属无名之辈。直到明代,朱元璋大力提倡《直取茗芽,投以沦水即饮》,也就是现在通行的干茶撮泡饮法,炒表制茶工艺得到普及,龙井茶这才崭露头角,进面《龙》腾《虎》跃,西湖这一品好茶,这一泓好水,相得益彰,驰名天下了。
</br ></br ></br >

第43篇、闽南民间故事:打虎亲兄弟民间故事


  打虎亲兄弟这则故事说的是:从前,闽南某山区半山腰,有一小村庄,村前村后树林密布,常有野兽出没。村里有户人家,父母早逝,兄弟三人,白天结伴上山砍柴,挑往墟场换口粮,晚上则遵照祖训,一起练武防身,天长日久,却也练就一身好拳脚。

  由于家境贫寒谋生艰难,老大跟乡亲们一道飘洋过海往南洋打工。几年后,老家的老二和老三都先后成家,分家过活。有一段时间,村里常发现有老虎出没,村民惶惶不安。兄弟俩见此情况,商议上山打虎为民除害。就找铁匠打造一双钢叉子和一对铁短棍为打虎武器。

  于是兄弟俩就拿着钢叉和铁棍上山埋伏。时近黄昏,一阵冷风过处,见一老虎从密林中闯出来,老三年轻气盛,拿着钢叉就冲着老虎迎上去。老虎见有人拦路就站着盯住来人。老三把钢叉在老虎面前虚晃几下,惹得老虎抖起虎威,“吼”的一声,跃起前腿,居高临下扑下来。老三不失时机,把钢叉对准老虎的脖子叉上去。老虎被钢叉叉在半空中,前腿乱踢。这时,老二急忙用铁棍打折老虎的两条前腿,老虎断了前腿,不能再抖威了。兄弟俩就双双举起铁叉和铁棍往老虎身上猛打乱刺。不一刻,老虎断气,两人就扛着死虎回村。

  从此以后,兄弟俩就以打虎为营生,日子却也过得颇顺心。一晚,老三向妻子讲起了打虎时兄弟两人如何配合默契。妻子听后很不以为然,觉得丈夫每次都是出大力气叉老虎的脖子,而二哥省力得多,竟然也平分得利,实在不合理。丈夫经不起她的怂恿,也认为自己吃亏。这样,夫妻打起了小算盘,决定以后上山打虎两人同去,不邀二哥了。

  隔天,老二有事出门。老三夫妻俩拿了钢叉和铁棍独个儿上山,埋伏了一阵儿,有一只老虎从树林深处慢悠悠的踱出来。一见老虎来了,丈夫拿起钢叉熟练地与老虎周旋几下,就把老虎叉起来。这时,妻子见到老虎,胆战心惊,站都站不稳,差点昏厥过去。丈夫看到妻子没法帮他,心里也发慌了,就大声呼喊救命。他心里明白:如果没能把老虎前腿打断,就难得虎口余生。正当危急之际,只见他的大哥拿着大斧,二哥拿着铁棍双双赶来了。

  原来,老大多年在南洋谋生,但思乡心切,便和几位乡亲相邀返回故里。老大刚跨进家门,老二也跟着进来。兄弟俩相见却找不到老三夫妇,询问老二的妻子,才知道他们上山打虎去了。兄弟俩听说后,预感大事不妙,大哥急忙抄起当年砍柴的大斧,二哥拿起打虎的铁棍,抄小路赶上山,当看到人虎相持的架势时,老大和老三分别挥动大斧和铁棍,一左一右把老虎的两条前腿打折。老虎趴下死了,老三也无力地躺在地上喘大气。

  经此教训,老三的妻子再也不敢搬弄是非了。兄弟间、妯娌间关系更加密切。“打虎亲兄弟”这句话就在闽南一带流传开了。
</br ></br ></br ></br ></br ></br ></br >

第44篇、金马寨的传说民间故事


  金马寨,是山东省寿光市一个百十来户的小村子,此村原名叫北寨,后来,缘于一个美丽的故事而更名为金马寨。

  很久以前,北寨村后有一个丘陵似的大冢子,冢子上长满树木杂草,很是阴森可怕。平日里很少有人到那里去,就连那些放牛放羊的人,也不敢到冢子上放牧。

  那时,村中有一户李姓的穷人家,因买不起宅基地,便在村北紧挨着冢子的地方,盖了一座简单的草房。夏遮风雨,冬挡霜雪。恩爱的夫妻,生有一个儿子,取名叫李宝。待李宝长到十来岁时,夫妻先后因病而逝。孤苦伶仃的小李宝,每日里只好靠讨饭来养活自己。

  这年的冬天,铺天盖地下了一场大雪,小李宝吃完了要来的干粮,只好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去村中讨饭。他深一脚浅一脚的沿街乞讨,一直到天黑,才要到了一点残羹剩饭。他冻得浑身发抖的回到家里,就见灶边的柴草里,躺着一个穿得破烂不堪,蓬头垢面的老头。那饥寒交迫的老头昏迷不醒,嘴里含含混混的喊着饿。小李宝赶忙把老人搀扶到炕上,把所有的被褥和衣裳都盖在老人身上。他在锅里添了些水,在灶间生起火,把要来的剩饭烩成汤饭,端到老人面前,一口口的喂给老人吃。老人吃过李宝做的热呼呼的汤饭,苏醒了过来。晚上两人睡在一起,老人紧紧的搂着李宝,亲切的对他说:“孩子,你小小的年纪,无依无靠,吃尽了苦难,心地却这样善良,将来一定会得到好报。”老人问李宝有什么要求,李宝告诉老人,他长大后只想能有几亩田地,盖上一口好房子,再娶上一个贤惠的媳妇,像村里别的人一样,安居乐业就心满意足。

  这一夜,两人谈得很开心,小李宝在老人温暖的怀抱中憨憨的睡去。待他早上醒来,那位和善的老人已经离开。

  李宝十六岁那年就开始给人家做起了短工,每天都早出晚归。这天,李宝做完了活,急急的往家赶。天已近半夜,当他一个人走到村后的冢子时,就见身后的小路上跑过来一匹高高大大的火红色的骏马,骏马走到他的面前,停顿了片刻后,一声长嘶,慢慢的向冢子深处走去。李宝心想,这是谁家的马,天这么晚跑出来,主人要是找不到,一定会很着急的,我先把这马拦住,拴在家里,等到天明,失主来找时,好还给人家。他这么想着,就追着马进了冢子。

  李宝追到冢子深处,见一片树林中,有一个别致的院落,那院子里还亮着灯光。他走到近前,见院门敞着,就走了进去。这时,那匹火红色的马,已在草棚间,拉着磨,碾压一些豆子。那些豆子,个个又大又圆,还闪着金光。李宝从来没见过这样奇特的豆子,不仅嘘出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闻声从房中走出,和善的同李宝打着招呼:“恩人李宝,快快到屋中来坐。”

  李宝细看老者,正是几年前在他家中住过一夜的那位老人。李宝兴奋地对老人说:“我在路上见到这匹马,还以为是谁家跑丢了的,紧跟着追,没想到是你老人家的。”老人笑呵呵的告诉李宝,这匹马是他的镇家之宝,隔些日子就会放它出去跑一圈。老人一再对李宝当年的救命之恩表示感谢。李宝高兴的和老人说着话,见天已晚,就起身告别。老人对李宝说:“孩子,你需要什么,只要我这有的你尽可以拿。”

  李宝诚恳告诉老人,他还喜欢这里的豆子,想要一些拿回家去,等他有了钱买上地,做豆种在田里种。老人痛快的答应了李宝的要求,并找来一个袋子,给他装得满满的。李宝背着豆子,跟老人依依惜别。

  第二天,李宝打开袋子,见里面全是些金豆子。他跑到冢子里,想去感谢那位老人家,却再也找不到那座院落。

  后来,李宝用老人赠给他的这些金豆子买了田地,盖了房子,娶了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

第45篇、被追杀的玛丽莎民间故事


  有一种叫“伊柏拉”的疾病,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这种疾病,曾一度在非洲大陆流行,后来被控制住了。科学家都以为“伊柏拉”疾病已经在地球绝灭。不料九十年代初,“伊柏拉”又在美国的三个大城市相继蔓延,弄得全国人心惶惶。幸亏美国“配爱斯”基金会的下属医疗机构和制药厂,及时向全国各大医院提供了特效药物,才使得人们的恐惧心理得到缓和。

  在亚特兰大有一个官方研究机构叫“疾病控制中心”,专门对流行病进行研究,并且提供预防和治疗方案,正当“伊柏拉”第 10 病例发生的时候,“控制中心”的女研究员玛丽莎医生向主管提出,她要对“伊柏拉”病例作跟踪调查。主管一开始不同意,因为“控制中心”不久就要组织调查小姐,她可以参加小组工作,玛丽莎认为“伊柏拉”在快速地蔓延,现在还只有十个患者,几天后也许会是几千、几万患者,人数一多将会增加混乱,到那时调查工作就无法进行。她的话是有道理的,主管对她单枪匹马地于这件事总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他叮嘱她要多加小心。

  主管对她说:“在美国,任何正义的行动背后都可能有生命危险,黑社会是正义的死敌。哪怕是对疾病作跟踪调查也不例外。你单独行动,远离‘中心’,我们无法为你提供保护。祝你好运!”

  玛丽莎医生会意地点点头,表示对一切意外都有充分思想准备。

  玛丽莎医生的第一站是纽约。她在芝加哥做些准备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办完事,回到旅馆,径直向房间走去。她要尽快收拾一下,也许能赶上去纽约的班机,这样她就可以不在芝加哥过夜了。

  玛丽莎医生走进房间,把钱包和公事皮包放在书桌上。她觉得脑后有样东西在晃动,她本能地把头一低,尽管如此,头上还是遭到了重重的一击。她就势滚向两张双人床之间,只见有一“个人向她走来。她钻到床下,双手抱住床腿。那人使劲地把她往外拉,床也跟着她移动了。她在床下双脚乱踢。那人有样东西从手中落下,像是手枪。

  当那人弯腰去拾时,玛丽莎想趁机逃离房间,但被那人一把抓住,将她拖向梳妆台,“哗”的一声,镜子倒下,砸落了那人手中的“手枪”。玛丽莎迅速捡起手枪样的东西,向浴室跑去,她转身关上浴室的门,用背死命地抵着。虽然浴室内有电话机,但离得太远。那人的力气真大,浴室门被他挤开了,一只胳膊伸进了浴室。这时,玛丽莎才想起自己手中的武器,一看,原来是一支气压手枪,压出的“子弹”是液体,是小儿科诊所为儿童接种疫苗时用的。现在且不管它,她将这手枪对准那人的手臂,扣动了扳机。这武器还真有威力,只听那人一声尖叫,胳膊收回去,门又关上了。

  玛丽莎听到那人离开房间的脚步声,又过了好一会,她才打开浴室门,迎面扑来一股强烈的石碳酸消毒药水味,像是有人刚为这房间消过毒!

  凭医生的职业经验,玛丽莎已经猜到在手枪里装的不是什么疫苗,而是可怕的“伊柏拉”病毒。房间里的石碳酸味,是那个持枪的凶手施放的,这是为了能使持枪人免受“伊柏拉”病毒的感染。很显然,凶手是为了让玛丽莎感染上“伊柏拉”病毒。这个行动,是对她调查工作的惩罚,也是一种警告。

  玛丽莎用几层塑料袋将“气压枪”包扎起来,又用浴室里的消毒液对塑料袋表层消了毒,将它放进皮包。她到旅馆的客厅里,给传染病防治中心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帕尔玛旅馆 2410 房间可能有“伊柏拉”病毒。然后又给“控制中心”打了电话,她的丈夫台德也是“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她向台德要一瓶治疗“伊柏拉”疾病的血清,将血清寄纽约浦里亚旅馆,让一个叫布莱德福特的人收。她丈夫问她要血清做什么用,布莱德福特是什么人?她说了声:“这些你都不要管。”说完将电话挂断了。